世界銀行一個新的報告顯示,今后10到15年內,中國的人民幣將和美元歐元一道,成為國際主要貨幣。有經濟學家認為,發展中國家發揮越來大的主導作用,這就是全球經濟秩序所面臨的重大調整。
據美國媒體報道,世界銀行報告的題目是:更加多元化的全球新經濟。這份報告中心內容談到了全球經濟能力的增長,以及中國,印度,巴西,韓國,俄羅斯還有印度尼西亞等新興經濟體和市場的影響。
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戴拉米說,到2025年,這些國家的生產總值,將達到全球經濟增長的百分之五十。
戴拉米說,這些國家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是,看它們有多少公司在海外投資和經營。他說,從1997年到2010年,世界銀行發現發展中國家有一萬多家企業經營海外業務。他說,人們可以看到,印度,中國還有印尼,南非,巴西,墨西哥等國家,越來越多的公司和企業在國外生產,投資以及經營金融活動。簡而言之,這些公司都成了跨國公司。
戴拉米說,這些新興經濟體當中,中國看起來在制定全球經濟政策方面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他說,中國已經采取步驟,讓人民幣成為美元和歐元這樣的主要國際貨幣。
他說,中國有巨大的外匯儲備,為了減少風險,中國就采取了相應的方法。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全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是,中國借貸方面還是以外匯來結算,不是拿人民幣來結算的。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戴拉米說,中國擁有三萬億美元的貨幣儲備,美元繼續下跌,中國存的錢的價值也在下跌。讓人民幣成為世界主要貨幣,這反映出中國今天強大的經濟地位,可以在歐洲和美洲經濟不景氣產生波動時,保護本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免遭波及。
到目前為止,人民幣還不是國際主要貨幣,部分原因是中國不允許人民幣以國際自由市場匯率來直接兌換外幣。
但是,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戴拉米還說,北京正在采取行動,向這個方向發展。北京開始使用人民幣來進行國際貿易結算,也開始允許香港這樣的海外市場來發行人民幣債券和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