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都在搶購再生資源。比如加拿大每年拿出40億進口再生資源。”王楊祖告訴記者。
剛從美國考察再生資源利用情況回來的中輪翻循協會復原橡膠分會的副秘書長吳映紅也告訴記者:“美國目前大量利用廢輪胎,每年要用208萬噸,主要用于發電、水泥和造紙行業,制膠粉135萬噸,出口10萬噸,翻新13萬噸,1990年他們還儲存了10億條廢輪胎,現在只有8000萬條了。許多發達國家在和我們搶購這塊市場。”
“開放廢輪胎進口迫在眉睫。我國橡膠使用量繼續擴大,每年將達到700多萬噸。目前,國內廢舊輪胎基本用完,廢舊輪胎資源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王楊祖說。
除了進口受限,再生橡膠行業在出口方面卻舉步維艱。
“我們再生膠占世界總產量的80%,就是因為‘剪刀差’出不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中國輪胎循環利用協會執行副會長程源告訴記者。
他具體分析說:如澳大利亞對于廢輪胎利用企業一噸補貼100澳元,相當于七八百人民幣,相反,因為不能進口,我國的廢輪胎年年漲價。企業買一噸廢輪胎現在需要近2000元,兩項相加,與澳大利亞每噸的差價差不多2800元。
“我國再生橡膠占世界總產量的80%,廢舊輪胎回收利用80%,但是有兩個80%,我們的再生膠卻沒有定價權。”程源告訴記者:“這是行業內互相殺價,變相降價以及大宗用戶欠款等多種因素造成的,這值得我們整個行業反思。”
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此行業的稅負較高。
中國輪胎翻修協會復原橡膠分會李如林秘書長告訴記者:“多年來,國家一直在支持、扶持再生資源企業的發展,對回收各種廢舊物資的經營企業采取免除增值稅的政策,并允許10%的銷項稅抵扣。但這項政策到2011年已經取消,而我國廢舊物資回收體系還比較滯后,大多是民間個體收購,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無法進行抵扣,造成再生資源企業稅負更高。”
他具體分析說:“由于制造再生橡膠的主要材料是廢輪胎,目前收購價格每噸將近2000元,廢輪胎的收購成本占生產成本的65%左右。而且由于廢輪胎90%以上來自民間個體收購,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無法進行抵扣。在2008年以前,有部分再生橡膠生產企業取得廢舊物資回收經營資格,廢舊輪胎收購免交增值稅,可按10%抵扣進項稅,企業稅率在6%左右。2009年廢舊物資回收實行先征后返70%的政策,再生橡膠增值稅上升到8.81%。2010年,先征后返50%,再生膠稅率上升到11.54%,遠遠高于全國企業6.65%的稅率。”
朱軍告訴記者:“我們積極呼吁政府建立規范的廢舊輪胎利用體系,從源頭上把有限的廢舊輪胎流向合法的生產企業,堅決杜絕土法煉油等不符合標準的企業。并且希望盡早解決廢輪胎進口解禁的問題,積極爭取增值稅減免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