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8月11日觸及匯改以來新高6.3991,兩日內連續突破6.43-6.40四道整數關口,兩日升幅高達0.5%,至此人民幣兌美元今年以來累計升值3.5%,去年6月二次匯改以來累計升值6.7%。
業內分析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7月貿易順差創下了近30個月新高,且未來幾個月順差可能維持高位,凸顯人民幣升值未對中國出口構成較大負面影響,反而給國內通脹和貨幣政策帶來壓力,人民幣升值有內部誘因。
另一方面,國際市場近日大幅動蕩,美國經濟仍在復蘇、盡管勢微,但美聯儲已波不及待推出新一輪貨幣寬松政策,美元大范圍走軟導致人民幣被動升值壓力。
不過,考慮到歐美債務和全球經濟二次探底風險,下半年外需可能不及市場預期,不少機構甚至預計下半年出口增速將降至10%,而發改委已表示物價正趨于“拐點”,國際商品價格近日也大幅回挫,似乎人民幣加速升值有“自打嘴巴”之嫌。尤其在近日各國都在積極干預匯市、貨幣競貶之際。
另據小道傳聞,央行要擴大境內人民幣/美元日間波幅,這導致美元/人民幣NDF各期限報價周四(8月11日)午盤普遍大跌,一年期品種報價早盤一度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時低位6.2925,為40個月來首見。
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為不超過中間價上下0.5%,但在實際交易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間波動很少觸及這一上下限。但數月以來,有關人民幣擴大交易區間或雙向浮動的呼聲日漸高漲。
法國興業銀行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姚偉日前指出,"美國財政形勢十分嚴峻,由此導致的債務風波對中國官方而言是巨大的警告,現在進一步觀察的時間已所剩無幾,中國必須學會讓人民幣匯率浮動。有關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擔憂將持續造成市場波動,但政治觀念可能令人民幣轉向更具彈性。"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明此前也指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預期已造成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跛足"格局,中國政府應盡快加強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張明早前就表示,擴大到每日上下3%的波幅更合適,并估計今年全年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為5%至6%。
不過,雖然中國央行多次表示,將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并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但也一直重申,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那么人民幣加速升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換個角度來看,人民幣或正成為新的全球避險工具。歐美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美行政當局公信力消耗殆盡,無休止的美國兩黨爭斗,無止境的歐洲領導人在救援二線國家問題上扯皮,才是近期金融市場動蕩的根源。
金融市場我們也看到,傳統避免貨幣瑞郎一枝獨秀,自去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瑞郎對歐元及美元持續升值逾一年多,近日節節攀升,瑞士央行再喊狠話、干預匯市也無濟于事,這是基于瑞士本身強勁的基本面或良好的財政金融狀況等,黃金更是成為“貨幣之王”,隔夜上摸1800美元上方,日圓也再度上漲,幾乎觸及日本政府上周干預前高點,因日本政府自身消化能力較強,且日本有中國及新興市場作為其后盾,前景仍被看好。
這就可以理解,在歐美債務大片比拼票房、歐美經濟接近停滯之際,人民幣為何一枝獨秀。中國經濟穩定的根基、中西部巨大的發展后勁、巨大的科技提升空間,以及政府政策執行力和計劃性,政府龐大的外匯儲備和財政實力,尤其是其高速成長的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都幫助其貨幣成為全球避險資金淘金的“圣地”,更別提人民幣本身的未來幾年升值趨勢幾乎毫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