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USDA報告中調降了大部分農作物的產量、美國經濟數據中“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降至四個月新低”——利多的信息如同巧合一般“噴涌而出”,使得市場被注入了新的力量:當然,這力量的推動力并非是下跌,而是上升了……
這種巧合很讓人感慨,因市場下跌而利空的信息和因利空信息而下跌的市場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前期的暴跌,同樣的,目前的市場也是這樣的變化——因市場回升而利多的信息出現;還有的就可能會是:因利多信息而出現的市場回升。
說起來有些拗口,不過事實就是如此。先下跌→然后利空信息出現→恐慌情緒蔓延→再下跌(或者持續下跌)。對于一個正常的階段性趨勢而言,從基本面與市場的關系來看,這個順序是再正常不過的。那么,反過來看呢?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認為:先回升→然后利多信息出現→樂觀情緒蔓延→再上升(或者持續上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國內市場和國外相比,抗跌意味十足。
從股市上盛傳的“社保基金百億資金入市抄底”開始,這則信息還列舉了社保基金歷史上數次抄底精準的例子(廢話,成百億上千億的資金進場,至少會形成階段性底部,這樣的“精準”是正常的,不“精準”才不正常!),于是市場被“震精”了,投資者的購買欲望又被調動起來,市場有了新題材來炒作,股市→期指的互相傳導與互相追捧,鑄就了階段性底部。
與此同時,和期指豎起多頭大旗相呼應的是,鄭州白糖的不甘示弱。白糖現貨市場的牛*讓期貨價格拋開了宏觀經濟的顧慮:小牛變成了公牛、公牛再變瘋牛。很多時候,雖然槍打出頭鳥,但是打不死的話,這鳥啊,就會越來越多的。
前期國外市場的下跌,雖然沒有造成國內商品的大幅下挫,但是卻讓多數的投資者遵循了謹慎策略而離場觀望或做日內短線的交易。于是相對于未來的市場力量,就昭然若揭了,很多很多,只要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些力量就會體現出它的恐怖。
不過,黃金除外。
因為太多的力量已經宣泄到黃金市場中了,黃金市場未來的力量,在于多頭的獲利出局,在于向外逃逸的力量,而并非是踴躍進場的新生力量。對于這個即將成為“昔日黃花”的明星品種,其實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們不應該對其要求的太多……
好了,對于未來的市場,預期也好分析也罷,樂觀的、看漲的、青睞的,種種情緒都說明了一個明顯的結論,就是看好未來,并且有充足的力量去看好。當然,這是以商品為主,并且集中的是商品里的農產品。
對于工業品來說,橡膠也可以適當關注,因為穆斯林的齋月期還沒有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