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15日公布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39億美元,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入壓力明顯低于一、二季度。
2011年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呈現“雙順差”,國際儲備資產繼續增加。
具體來看,三季度的經常項目順差為578億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853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02億美元,收益逆差141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69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經常項目順差高達1023億美元。
受益于貿易結構的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1456億美元,經常項目順差與GDP之比為3.0%。
但從三季度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數據來看,國際資本流入大幅減少。三季度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39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359億美元。而二季度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高達977億美元,這樣算來,三季度的資金流入銳減65%。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三季度資金流入減少的原因與國際大環境有關。9月份國際上頻有看空中國的聲音,因此“熱錢”有流出跡象,人民幣在NDF市場上也遭遇做空。且受全球經濟波動、前景未明的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相對不活躍。
此外,三季度國際儲備資產增加917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增加921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減少3億美元,特別提款權減少1億美元。
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外匯儲備新增僅42億美元。外匯局相關人士曾介紹,由于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外匯儲備資產并不包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的變動影響,因此與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之間的缺口反映了美元升值引起的貨幣折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