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州超然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他了解到,公司提供印染化工產品的下游服裝行業近期很不景氣。不少企業已經關門歇業。
“2011年下半年訂單比上半年減少了20%,很多貨款從60天結算變成90天結算。”他對記者說。
這只是制造業行業不太景氣的一個縮影。根據1月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去年12月的制造業新訂單、出口、從業人員指數依然在臨界點50%以下,其中從業人員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下降,12月份為48.7%,低于歷史同期均值水平。
而整個12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盡管本月回升到50%以上,達到50.3%,但是考慮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低迷,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速放慢,中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不少機構預計,2012年中國將遭遇更多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產生貿易摩擦,這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中國出口市場環境,進而影響中國經濟。
制造業出口訂單難好轉
廣東佛山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吳浩亮告訴記者,目前佛山的紡織服裝業的訂單形勢并不理想,特別是一些小企業由于資金缺乏,做工質量差,越來越難接到訂單,這使得不少企業已經關門歇業。正常情況下關門歇業的比例在8%-10%,但是目前已經達到10%-15%的比例,到了春節后,如果訂單還不理想,關門歇業的比例也可能達到15%-20%。
根據了解,目前珠三角地區服裝紡織等行業出現訂單下降、資金鏈困難,以及招工困難的情況,主要在中小企業發生。大型企業也有出現裁員的情況。為此,人力資源部副部長胡曉義指出,目前沿海已經出現工業減速,部分企業開工不足,導致就業崗位出現不夠,下一步需要注意這種情況是否會從沿海向內地擴展。
“一些中小型加工貿易企業倒閉可能會引起相當規模的農民工失崗回流。”他在近期的北大經濟國富論壇上說。
記者獲悉,12月份全國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下,且連續下降,低于歷史同期均值水平。
同期制造業的出口訂單指數為48.6%,比上月回升3個百分點,但是仍在臨界點之下。
國家統計局報告稱,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歐美國家市場需求萎縮,制造業新出口訂單量持續減少。從行業情況看,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紡織業、醫藥制造業等行業出口新訂單指數連續位于臨界點以下,本月位于40%以下的較低水平。
巴黎百富勤分析師陳興動指出,2012年中國出口的增速預計為10%之下,大大低于2011年前11月出口增速21%的水平。2012年除了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放慢外,發展中國家也會降低1-2個百分點,因此考慮到發達國家經歷重新發展制造業,進而實現再工業化的道路,中國將遇到更加劇烈的國際貿易沖突。
中小企業困境依舊
根據了解,目前制造業經營困難的主要是中小企業。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1年12月份大型企業新訂單回到臨界點以上,為50.4%,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中、小型企業新訂單指數仍位于臨界點以下,中型企業連續2個月環比回落,小型企業連續9個月環比回落。
上述報告指出,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制造業企業遇到的主要困難依然是資金短缺,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加大。
為此,國務院參事湯敏指出,中小企業所以經營困難,核心原因是中國缺乏針對該類企業的融資模式。目前大銀行主要對大企業服務,對于小企業應該由村鎮銀行來提供貸款。考慮到全國有3000-4000家小額貸款公司,已經對中小企業有所服務,未來這部分企業可以改造成村鎮銀行,進而可以吸收存款,再放貸款。
但是國家的相關法律需要修改,因為目前建立村鎮銀行需要由國有銀行作為發起人進行,這導致村鎮銀行成立比較困難。
更多的專業人士則認為,中國應該盡快制定好新的對外戰略,促進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獲取國際事務的話語權,為有利于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做準備。
數據顯示,2011年前11月,中國的進出口總值為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已經接近世界第一貿易大國美國的對外貿易額。
但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指出,目前中國的進口產品很多不是最終產品,去掉這些中間產品后,中國的進口額實際上并不算太大。因此即使中國成為了第一貿易大國,中國實際進出口的最終產品仍難以很快做到世界第一,這使中國暫時還無法發揮全球領導性地位的作用。
因此,目前中國應該加大力度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以便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平穩較快增長。“很多多邊貿易規則的制定,中國沒有必要對參與進行遮掩。”他在1月4日舉行的《亞太地區發展報告》發布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