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了201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
分季度看,2011年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從全年運行情況看經濟增速逐季回落的趨勢十分明顯,因此有輿論擔心2012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經濟增長基本面會受到影響。
對去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的評價,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仍在繼續,發達經濟體復蘇步履維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仍然不斷發酵和擴散,新興經濟體增速回落和物價上漲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增長實現了9.2%的速度,物價控制在5.4%的總水平,“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認為2011年GDP增速的逐季回落,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如果我們的國民經濟能夠保持8.5%—9%的速度,物價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控制,方式轉變得比較快,結構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很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宏觀經濟總體格局”。
事實上,判斷中國經濟運行情況是否健康,從統計數據里可以找到幾個判斷標準。首先要看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分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增加值同比全部實現正增長。去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6638億元,同比增長24.4%。在39個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利潤同比均保持增長,3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去年實體經濟的運行情況是正常的,并且增長速度并不慢。
其次,去年發電量增長12.0%,鋼材增長12.3%,水泥增長16.1%,10種有色金屬增長10.6%,乙烯增長7.4%,汽車增長3.0%,其中轎車增長5.9%。雖然受部分地區政策影響,汽車增速比上年有較大下降,但反映工業需要的電力以及原材料需求表現正常,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經濟運行仍處健康區間。
最后,從需求看,去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名義增長23.8%,實際增長1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7.1%,實際增長11.6%;全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5%,其中出口增長20.3%,進口增長24.9%。
因此,從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看,基本面并無明顯硬傷。馬建堂也表示,“中國的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過程都沒有完結,中國經濟增長根本的動力格局沒有變化,中國經濟仍在正常增長區間,中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
不過,對2012年的經濟環境預期,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風險存在。一是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壓力仍然存在。去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導致物價上漲的主要動力是食品,其價格上漲11.8%,這對中低收入居民來說影響巨大。
二是企業資金仍然緊張,生產經營仍然困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日前發布的《中國企業發展報告2012》也認為,2012年中國企業可能進入本世紀以來“最困難”時期。該所所長趙昌文表示,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十分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增長可能繼續放緩,國內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回調,各種快速增長中被掩蓋的矛盾將不斷凸顯。中國企業將面臨國內外市場需求雙雙疲軟、勞動力成本節節攀升、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土地供應日趨緊張、人民幣不斷升值、環保成本進一步加大等諸多挑戰。
三是國際形勢極其復雜,經濟體增長乏力,造成中國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非常嚴峻。
“內因:房產調控政策,中央大項目投資的結束,貨幣政策過度寬松后的收緊;外因: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以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減速等問題,都令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不明朗。”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對本報記者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增速仍將延續下滑趨勢,這是可以預料的。”
馬建堂也強調,國際國內的環境都為2012年的經濟運行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給科學的宏觀調控增添了不少難度,所以我們對2012年要有憂患意識,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應對的舉措想得更加周到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