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一個月已經安然度過一半有余。誠然,之前兩周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國債標售均取得向好結果,似乎抹去了部分去年歐債危機下累積的陰霾。但是,真正的歐債海嘯“即將到來”。
據統計,德法及“歐豬五國”將在本季度晚些時候面臨償債高峰,屆時歐元區國家的融資壓力將空間巨大。一旦市場開始對國債標售的興趣趨于冷淡,那么新一輪危機的發酵可期。
歐元區國家將在未來兩月面臨逾2500億歐元的融資需求
大規模的債券到期將是未來兩個月歐元區國家面臨的最大挑戰。根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統計的數據,歐元區國家2月份將有1203億歐元的國債到期,3月份國債到期規模更將達到1488億歐元,為今年全年的最高水平。
在所有歐元區國家中,意大利及法國將以“融資大戶”的身份出現在市場。意大利2月、3月融資需求將高達973億歐元,全年融資需求更將達到3371億歐元,榮登歐元區“榜首”。法國方面,該國2月、3月融資需求將為754億歐元,全年融資需求為2899億歐元。
而作為歐債危機“風暴之眼”的希臘也將在3月份面臨175億歐元的融資需求,為今年3大償債高峰中壓力最大的一次。
海嘯即將來臨誰來挺身而出?
盡管1月迄今為止歐元區各國的國債標售結果向好,但隨著標普(Standard & Poors)大刀闊斧地調降包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在內的歐元區國家主權評級后,這些國家未來的國債標售還能取得市場認可嗎?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歐洲央行(ECB)去年年底向歐元區銀行業提供了4890億歐元的“新鮮血液”,這也是造就部分銀行業大手筆購入歐元區國債的原因之一。隨著這股激情逐漸消退,銀行業還能成為國債市場的生力軍嗎?
再者,如果歐元區能夠為受困國提供更為強勁的“安全網”,那么歐債海嘯席卷的風險將得以減輕。但事實是,去年12月歐盟峰會未能就提高現規模為5000億歐元的歐洲金融救助基金(EFSF)達成協議,并將之推遲至3月峰會再做定奪。而為EFSF提供擔保的歐元區各國卻被評級機構大肆開火。如果在3月之前歐元區各國評級遭到進一步的下調,那么EFSF的效用無疑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