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知情人士透露,被譽為中國版“巴塞爾協議III”(下稱“巴III”)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此前因程序原因推遲頒布,現有望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1年下半年以來,監管機構與商業銀行已展開多次座談,將在最終文本中適度吸納商業銀行提出的建議,對一些指標進行調整。
此前,銀監會新監管標準推遲實施的消息,曾引發市場放松資本監管要求的強烈預期。不過,從1月上旬召開的大型銀行監管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看,醞釀許久的新四大監管工具調整的空間并不是很大。
“實施的期限會適當地延長,給銀行多一點準備期。”2月7日,一位權威監管人士透露,2012年,大型銀行將同步實施巴塞爾協議II和巴III,《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也將正式頒布施行。
市場之所以如此關注銀監會推出的新監管標準,在于新的監管標準與上市銀行再融資潮息息相關。
2月7日,接近交通銀行的人士透露,由于該行2011年第三季度末的資本充足率已低于目前《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相關要求,該行已計劃啟動新的再融資計劃,具體時間、方式仍待定。
2月3日,中央匯金公司也公開表態,支持工、中、建三家大型銀行降低現金分紅比例5個百分點至35%,農行則維持35%的現金分紅比例不變,此舉相當于2011年工、建、中三行留存利潤增加約255億。
新標準“跳起來夠得著”
“監管標準往往是適度超前的。”1月上旬的內部監管會議上,尚福林再次強調了監管標準的前瞻性,談及目前推進的銀行業新監管標準,有一些要求確實比銀行現有水平要高一點,“不跳可能夠不著,但跳起來應該夠得著。”
中國版“巴III”標準已較最初討論版本一再放寬,但整體而言仍高于國際標準。以資本充足率為例,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國銀行業一級核心資本較國際標準高了0.5個百分點,且在實施期限上,也大大高于國際要求,其中系統性重要銀行需在2013年底達標。
繼2010年“A+H”配股之后,交行此番擬再度推出再融資計劃,也與新監管標準相關。截至2011年3季度末,該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89%和9.24%。一位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在沒有再融資的情況下,交行2012年末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將分別下降至12.24%和8.98%,核心資本充足率將低于上述監管標準對系統性重要銀行9.5%的監管要求。”
某國有銀行風險管理部門人士透露,目前,監管機構已對資本新規至少進行了三輪征求意見,并對具體指標做了一些細微調整。其中,允許商業銀行將超額的壞賬準備金計入風險資本緩沖;下調部分貸款的風險資產權重,諸如將個人經營性貸款的風險權重從100%下調至75%,將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權重從75%下降到50%。
瑞銀證券分析師勵雅敏分析,若根據征求意見稿的要求(小微及經營性貸款風險權重均為75%),到2013年上市銀行將節省約2300億資本金;而小微貸款權重進一步下調至50%,則將另外節省900億左右資本金。
不過,大的調整可能很難在最終文件稿中有所反映。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透露,目前正在推的新四大監管工具,幾家大行基本都是能夠達標的。
巴II、巴III年內同步實施資本新規有望7月1日落地
資本硬約束
1月17日,尚福林撰文直面中國銀行業的軟肋,“要強化資本對資產的剛性約束,堅決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環。”
過去三年,中國銀行業狂飆突進式的信貸大投放,其原因之一便是資本對風險資產擴張缺乏硬約束。僅以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為例,到2011年11月末,五家銀行資本充足率上升到12.2%,但幾年時間,補充資本達7190億元。
“只要信貸增速超過13%,商業銀行肯定會出現資本缺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位監管中層坦言。按照他的測算,信貸增速13%是一個臨界點,當信貸增幅在12%以下時,商業銀行資本占比才可達到自求平衡,而只要超過13%,每年銀行業缺口至少4700億。
“如果考慮到利率市場化和利差縮小的可能性,內源資本補充就會失去更多來源。”上述人士分析。如五大行凈資本約3.58萬億,其中外源性資本占比六成,而剩余四成主要來源于內源性的利潤留存,這恰是2009年以來,大股東匯金公司和財政部不斷下調五大行分紅比例的內在邏輯。
以交行為例,該行在1月上旬接受投資者問詢時曾坦言,2011年利潤分配方案尚未敲定,但“以往30%的現金分紅今年可能難以達到”,足以表明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壓力。
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透露,銀監會副主席周慕冰也表示,各行要對資本占用情況進行系統分析,由董事會督促制定并審議資本占補平衡管理辦法,在強調內部資本積累和資本約束的同時,探索發行符合國際新標準的資本工具,拓展資本補充渠道。
一位國有大行計財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主要依賴商業銀行自身積累,利潤水平大體可以支撐13%-14%的風險加權資產增長速度。除此之外,股東分紅比例應該有所下降,但下降空間也有限。以國際銀行業標準看,目前國際銀行同業不少分紅比例在45%上下。
然而,中國銀行業信貸擴張的速度似乎難以停下。此前市場普遍預期,按照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內13%-14%的增速計算,2012年信貸投放量在8萬億之間,消耗資本也在七八千億之間。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再融資潮將會又一次席卷中國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