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洲經濟暨貨幣聯盟分崩離析的速度,要比決策官員能夠修補的速度來得更快.
歐元區領袖6月29日原則同意在歐洲央行的基礎上,設立一個共同的銀行監管機構,然而許多關鍵性的細節仍有待擬訂.
這項提議為邁向歐洲銀行聯盟所跨出試探性的第一步,或終將建立存款共同擔保體系及一支銀行清算基金,以期避免銀行擠兌或崩潰沖擊到整個歐洲大陸.
各國領袖同意歐元區永久性的援助基金--規模5,000億歐元(6,200億美元)的歐洲穩定機制(ESM)在共同的監管機構設立後,得以在符合嚴格的條件下,直接對銀行挹注資本.
但這波趕在明年以前為該項機制設定初步內容的行動,可能還是太遲了.
西班牙銀行業存款流失加速,假若投資人擔憂該國可能面臨全面紓困的話,歐元區同意借給該國最高達1,000億歐元紓困資金能否逆轉這波資金逃亡潮,也難下定論.
許多銀行正在進行重整,或被迫重組,愈發突顯歐元區南北更加分歧的情況.
歐元區內正緩慢筑起一道無形的金融墻,正如曾經分隔東歐和西歐的鐵幕一樣,這道墻可能一樣危險.
德國及荷蘭等北歐債權國借貸成本處於歷史低位,而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南歐債務國債券收益率則飆升至逼近歐元問世前水準,其間的利率差距有可能導致長期的歧異.
由於政府信用評級及債券收益率實際上相當於為銀行及企業借貸成本設定了底限,管理得最好的西班牙或意大利銀行或企業即便能取得貸款,也須較管理最差的德國或荷蘭銀行或企業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政治聲討**
這種局面延續時間越長,南歐復蘇的機率就越低,南北歐國家之間的財富差距也將越大.
隨著南歐國家失業率和貧困程度不斷上升,政治層面的沖擊似乎難以避免.希臘已經出現激烈的政治聲討,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面臨類似情形.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周宣布降息時承認,南北歐脫節令實行單一貨幣政策的難度增大.
歐洲央行今年兩次向歐元區銀行業體系大規模挹注低息三年期貸款,總規模高達1萬億(兆)歐元,但只帶來了幾個月的喘息之機.
"不清楚在高度分化的地區中是否存在有效措施,"德拉吉向記者表示.
以德國智庫Ifo主席辛納為首的德國保守派經濟學家警告,德國在歐洲央行跨境支付系統TARGET2積累的債權越來越高,會招致可怕後果.
他們稱,如果一個南歐國家違約或退出歐元區,德國將面臨一份天文數字賬單,規模遠高於德國對歐元區救助基金2,110億歐元的理論貸款上限.
只要歐洲貨幣聯盟永久存在且不出現倒退,那麼這類歐元區內跨境的債權和資本流動不過就像德州和加州之間的資金流動.
但即使存在一絲末日清算的可能性,都會令局面劇變.
如果是這樣的話,資金將從有脫離貨幣聯盟風險的國家的證券和存款中出逃,涌向"被視為安全的"德國資產.一些悲觀人士認為,已經出現這種局面的早期征兆.
**排山倒海之勢**
任何會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的事件,看起來更可能會讓這些流動加速,盡管歐盟領導人一再聲稱,希臘只是個特殊案例.希臘是負債最重的歐元區成員國,已處於第五年衰退.
"若真的發生,危機將會透過歐洲支付系統TARGET孳生,"現任職德意志銀行全球策略師的美國經濟學家Peter Garber,曾在1999年的研究報告中如是說.
Garber警告稱,對於允許各自的央行彼此提供無限制的信貸,各成員國政府只有愿意和不愿意兩種情況,愿意的話就不可能出現歐元區瓦解的情況,不愿意的話,將種下瓦解的變數.
"問題在於,在主權債務危機之際,一國資產負債表中有大部分會突然竄逃至歐洲央行帳目上,或會整個粉碎紓困基金攜手整體沖擊的能力,"他在2010年希臘危機開始後為德意志銀行撰寫的一份報告中稱.
歐洲官員通常會對這樣的論調嗤之以鼻,堅稱歐元屹立不搖,因此這項議題一直沒受到注意.
實際上,部分歐盟國家的監管單位正悄悄地致力於讓國內銀行業對這類後果的曝險降低.歐洲央行上周就銀行可以用來作為擔保的國家支持銀行債券設下限制.
知情人士表示,德國金融監管局去年下令意大利裕信銀行(UniCredit)(CRDI.MI: 行情)旗下德國子公司HypoVereinsbank(HVB)限制轉移資金給意大利母公司.
這樣的限制是合法的,因為銀行業監管是屬於國內層級,但這作法有違歐盟單一市場和單一貨幣的資金自由流通原則.
歐元區共同銀行監管機構是否能夠駁回這類限制,是峰會留下的眾多不確定性之一.不論如何,缺乏共同存款保險的共同監管,可能無法阻止資金外逃.
德國總理默克爾目前為止仍反對分擔擔保銀行存款或讓銀行倒閉的負債.
資深歐盟觀察家稱,對於不讓歐元走回頭路的政治決心,將促使歐元區領導人創立完全的銀行聯盟,而這會是來自設立共同監管機構的決定.
但目前而言,歐洲金融分裂的速度似乎比金融整合的力量來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