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7月9日訊 6月外貿數據7月10日將公布。該數據對于上半年的外貿形勢研判至關重要。因為今年以來,受困于歐債危機等外部因素,我國外貿一直處在低位增長狀態。部分專家預計,6月外貿數據并不十分樂觀,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對于全年能否實現外貿增長10%的目標,專家更是分歧很大。
6月外貿數據或回落至個位數
盡管5月份下滑趨勢略有扭轉,我國進出口規模雙雙創出歷史新高,增速重回兩位數。但新公布的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較5月回落0.2個百分點,創7個月來低點,其中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更雙雙表現疲弱,尤其是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幅度最大,達2.9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接受新華08網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進出口數據不會像5月那么理想,可能會出現大幅回落;出口增速估計可能在5%-7%之間,進口增速也可能回到個位數。他分析稱有兩點原因,第一,雖然近期出口環境得到改善,但外部需求仍然不足,美國和歐元區制造業增長出現大幅放緩;第二,6月份全月工作日比5月份少一天,導致6月份出口額將會有所下降。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判斷, 6月不大可能繼續維持5月進出口規模回暖態勢,6月進出口數據會有所回落,其中,出口增長約為8.7%,進口增長約為9.1%,貿易順差可能在200億美元左右。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先海也認為,目前世界整體經濟發展低迷,且這種局勢短期內不會改變,盡管5、6月經濟數據回暖,跟以往相比較樂觀,但實現大的增長的可能性不大。總體而言,外貿嚴峻的形勢短期難改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院長趙忠秀則對6月外貿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分析稱,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一般6、7月份的外貿形勢會呈向好發展,低谷期一般出現在2月份。由此來看,6月的進出口數據會偏向樂觀。不過,趙忠秀也提醒,目前外部市場相對疲弱,加之我國今年年初以來經濟增速趨緩明顯,因此對6月進出口數據也不可過分樂觀。
下半年外貿形勢何去何從 能否保十現分歧
在談到下半年我國外貿走勢時,王軍表示,由于外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際市場需求恢復情況,而目前美國和歐盟經濟都不景氣。所以下半年外貿壓力比上半年會更大。他建議,可以通過改善外貿通關環境,運用匯率政策調整等方式,來增強出口競爭力,促進我國外貿形勢好轉,實現全年外貿10%目標。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判斷,根據企業目前的訂單出貨情況,7、8月外貿數據仍可能回落,而在外需不振、市場面臨消化庫存壓力的影響下,全年實現10%的目標不樂觀。
也有不少專家對我國全年實現外貿增長10%目標持樂觀態度。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目前來看,全年外貿實現10%的目標還是有可能的。他同時認為,考慮到國際市場的負面影響,如美國依然有反復,歐洲經濟嚴重低迷,巴西等新興市場也開始走弱,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才是影響外貿增速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應該在增強企業競爭力方面有所作為。
社科院財貿研究所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主任馮雷表示,下半年應該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態勢,預計全年10%的目標可以實現。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戰略研究部副主任張莉也預計,中國外貿全年10%的增速目標基本可以實現,后期若世界經濟調整適當,在此基礎上再實現進一步增長亦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