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天氣越來越冷。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冬季輪胎市場的熱火朝天。
外國輪胎商在華“各顯神通”
今年以來,外國輪胎巨頭在中國的冬季輪胎市場紛紛“發力”。
8月份,為期一年的普利司通天津工廠技術改造項目順利竣工,其乘用車冬季專用子午線輪胎產品---BLIZZAK冰銳客中國制造1號輪胎正式下線。據悉,這是普利司通冰銳客在日本以外的市場首次實現本土化生產。
與此同時,韓泰輪胎推出3種系列不同花紋和多重規格的冬季輪胎,主要用于中高端車型,已于10月份在中國北方市場上市。
11月初,米其林在華正式推出第三代冬季輪胎產品;固特異也在當月宣布,為了迎合中國輪胎市場的需求,將推出新款UltraGrip系列冬季胎。
此外,大陸集團于3月份在黑龍江黑河市開設冬季輪胎測試中心。這一輪胎測試中心,是該公司在全球開設的第四家ABS(防抱死制動系統)以及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測試中心,其他三家測試中心分別位于美國、歐洲和日本。
國產品牌冬季胎 “很低調”
當國外巨頭在中國冬季輪胎市場“打得火熱”時,中國本土的輪胎商卻顯得格外“低調”。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冬季輪胎市場主要以國外品牌產品為主,國內輪胎商在冬季輪胎市場上所占份額很少。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輪胎企業內部人士無奈地說:“冬季輪胎在中國有太多的限制因素,不好做。與國外輪胎巨頭相比,我們沒法‘高調’。”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輪胎世界網編輯采訪時表示,冬季輪胎在中國最大的“攔路虎”,是市場需求量太小。一方面,國外輪胎企業品牌比較知名,冬季輪胎市場的份額大部分被他們占據;另一方面,與國外相比,中國民眾汽車養護的觀念還較弱,給汽車換冬季輪胎的觀念不是很強。
上述企業內部人士還指出,中國國情也是限制冬季輪胎發展的重要原因。他分析說,中國地域版塊跨緯度大,南北方氣候差異大,且路面情況大不相同,防滑釘輪胎(冬季輪胎的一種)會損壞道路,在中國是被禁止使用的。“國家政策不支持,這就像花兒沒了土壤,怎么可能會存活?”
據了解,美國、歐洲等很多國家都有明確規定,汽車在冬季必須更換冬季輪胎,但在中國卻沒有相關的法規強制要求。加之汽車出廠時的原裝輪胎基本上都是四季輪胎,車主另行更換冬季輪胎又需要花錢。種種主客觀因素,導致國內冬季輪胎的日子“不好過”。
“日子不好過”或成過去式
放眼當下,外國輪胎企業在中國冬季輪胎市場的“如火如荼”,是否預示著“不好過的日子”即將結束?
倍耐力日前發布新款冬季輪胎時表示,預計在未來,中國增長最快的將是冬季輪胎市場。
相關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中,盡管汽車市場整體低迷,SUV的銷量卻持續上揚,從2008年-2015年,該類汽車的年銷售量預計將從142萬輛增長到223萬輛。汽車市場的這一趨勢,也體現在了輪胎市場上。據統計,倍耐力全球SUV輪胎目前的年產量為1270萬條,其中430萬條為冬季胎,占比34%。
相關機構預測稱,隨著中國民眾汽車養護觀念逐漸改變,國內冬季輪胎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該機構還呼吁,中國的輪胎企業應該深挖這塊市場,以產品帶動消費,以消費促進觀念的普及,進而促進市場的形成。在大市場形成之前,各企業應早早做好參與競爭的準備,免得機會來到之后再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