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對“熱錢套利”的遏制使得5月外貿數據明顯瘦身。
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451.1億美元,增長0.4%。其中出口1827.7億美元,增長1%;進口1623.4億美元,下降0.3%。
海關總署人士分析,5月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一方面是對港套利貿易基本得到遏制,內地與香港貿易快速回落;另一方面,受國內經濟放緩、外部需求低迷、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貿易環境惡化等多因素綜合作用。
外貿數據擠出水分
“貿易數據的泡沫破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近期中國海關加緊了對"熱錢套利"的監管,我們的研究也顯示,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中國貿易數據的異常走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境內外套利導致的。”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如是說。
今年以來,我國貿易數據持續高于市場預期,特別是部分地區出口出現了超高速增長的現象。今年前4個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7.4%,而內地與香港的貿易總值則同比增長了66%,遠高于我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表現。與此同時,“虛高”的外貿數據也與貿易企業的感受和先行指標出現背離。
對貿易數據的質疑引發了市場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關注。從4月開始,海關總署、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等紛紛著手對這一情況進行調查,并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遏制了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的對港套利貿易。
數據顯示,前5個月,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總值為1799.1億美元,增長52%,這一數據比前4月份的66%降低了14個百分點。
除了熱錢被遏制的因素之外,國內經濟放緩、外部需求低迷、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上升、貿易環境惡化等綜合因素,也導致了5月份外貿數據疲軟。
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快速升值,特別是4月份以后,人民幣升值進一步加速。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出口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窄和企業有訂單不敢接的情況很突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對記者說,今年一季度以來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很大,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這無疑對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影響很大。
外貿形勢依然嚴峻
回歸合理的數據反映出外貿并不樂觀的形勢。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研究所所長李健表示,從整體看今年的外貿會略好于去年,但未來仍充滿不確定因素。從外部需求看,雖然發達經濟體經濟進一步下行的風險有所緩解,但經濟復蘇跡象并不強勁。一些新興市場貨幣在量化寬松政策下被動升值,經濟發展也面臨困難,外部需求難以持續增長。從進口來看,國內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內需仍較為乏力。
貿易摩擦加劇也會導致外貿環境惡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認為中國的外貿行業仍將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這主要是因為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以及貿易摩擦的加劇。”劉利剛說,歐盟近期對中國的太陽能制品采取了征收高額關稅的懲罰手段,而作為報復,中國也對從歐盟進口的紅酒采取了懲罰性關稅。盡管這些產品占整體貿易總量的比例較小,不斷上升的貿易摩擦對于中歐兩方來說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綜合來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今年外貿形勢會略好于去年,但想要達到此前數年雙位數的高速增長幾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