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布的7月中國信貸數據意外大幅下滑,當月社會融資環比暴跌86%,其中跌幅最大的是新增人民幣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前者創近五年新低,環比大減65%,后者環比多減134%。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點評認為,7月意外的負面數據并未體現出中國央行在收緊信貸,近來央行和中央高層并未透露這種意圖的跡象,何況在7月之前還出現了意外的正面數據:6月銀行間流動性充裕、信貸增長強勁。
汪濤提供了以下幾個因素,瑞銀認為它們有助于解釋7月信貸數據為何大降:
1、6月存貸款增長意外強勁,可能使7月季節性數據環比減少顯得更異常;
2、影子銀行監管力度加大,推升存貸款規模的金融中介減少,體現為銀行承兌匯票大減;
3、監管更嚴厲可能也促使影子銀行活動變得更隱蔽,那些新增的影子貸款以社會融資無法追蹤的新方式出現;
4、由于7月存款減少,銀行可能相應地減少向企業提供短期貸款;
5、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可能疲弱,部分需求已經在6月得到滿足。
總之,瑞銀并未發現中國央行收緊信貸的跡象,預計8月信貸數據會好轉。
此前中國央行推出新的基礎貨幣投放工具抵押補充貸款(PSL)時,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央行轉向貨幣寬松,瑞銀就曾發出過度解讀央行政策立場的警告。
現在瑞銀同樣警告,不能因為7月信貸數據意外疲弱就反應過度,認為中國央行在收緊貨幣。
華爾街見聞今日文章提到,對于7月貸款大減,中國央行給出了以下四個原因:
1、7月歷來新增貸款不多,今年6月新增貸款大幅沖高,使7月季節性回落更明顯;
2、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以及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的背景下,有效貸款需求沒有過去那么旺盛,6月貸款大幅沖高消耗了較多的高質量貸款項目儲備,金融機構需要一些時間補充;
3、7月存款季節性下降較多,存貸比有所上升,金融機構相應調整貸款的投放進度;
4、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信貸資產質量管控壓力有所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更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