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已經走過,輪胎市場生產情況低位持穩,外銷尚可、內銷欠佳,價格節節走跌,調價頻繁,利潤低廉。2011年2月以后全球天然橡膠價格處于快速下行通道,而消費品輪胎價格彈性卻較小。2011年5月至 2013年底,天然橡膠價格下跌50%,合成橡膠價格下跌54%。全鋼胎價格下跌22%,半鋼胎價格下跌15%。進入2014年,天然橡膠價格又下一個臺階,從18000元(噸價,下同)下降到11100元左右,在持續低迷之后,九月份再次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目前已經臨近十月中旬,但是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的行情可以用“風平浪靜”來形容,一絲觸底反彈的跡象也沒有,膠價低對輪胎企業盈利本是利好,但是由于膠價長期處于下行通道,且看不到反轉可能,因而將嚴重打擊輪胎價格。一般情況下,橡膠等原材料成本傳遞到下游輪胎行業需要一定的時間。按以往經驗,在6個月以上,整個上半年橡膠市場的低迷,基本預期下半年輪胎市場成本面難獲支撐,并存跟隨走低的可能。
下游國內汽車市場方面,經理2013年的火爆之后,部分企業和貿易商過于樂觀,2014年春節過后雖然一度恢復產銷高峰,但是隨即進入下滑期,從三月份產銷220萬輛左右下滑到七八月份的170萬輛左右,庫存積壓碰觸警戒線,根據往年行情,進入金秋九月,汽車市場應該開始從淡季向旺季轉變,銷售行情應該有所好轉,但是九月已過,十月已到中旬,并沒有出現人們預想的火爆,銷量有所提升,但是幅度較小,到目前為止仍是消化庫存為主,生產情況暫時沒有明顯變化,對輪胎的需求也沒有明顯的增長。
外銷方面,我國七成半鋼胎出口,而在出口的半鋼胎中有三分之一出口到美國,受美國“雙反”調查影響,今年的輪胎出口氣氛一直比較壓抑,從進入8月份開始,出口數量明顯減少,相關企業積極尋求內銷和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但是下半年輪胎整體出口情況不容樂觀已成事實。
輪胎行業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尾大難除,產能過剩問題日趨嚴重,產能擴張的腳步沒有停止,庫存積壓情況加劇,兩極分化漸趨明顯,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無明顯突破等等。這些上下游和輪胎行業自身的利空因素拖動下半年輪胎市場行情的疲軟。
綜合各個方面,記者認為下半年輪胎市場開工率將維持低位,銷售情況好于上半年,但是難有明顯幅度,大型輪胎企業產銷情況穩定,運營狀況良好,中型企業個別半鋼生產比例較大,且出口美國比例較大企業銷售情況堪憂,其他企業產銷情況一般,中型企業面對銷售壓力,價格將進一步走低,積壓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小型企業無知名度,品牌附加值低,銷售情況本身欠佳的情況下再受到中型企業價格下探的擠壓,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整體來看,下半年輪胎價格仍舊存下滑可能,全年產銷量同比去年就算有所增長,增長幅度也微乎其微。
(以上評論僅為撰稿人經驗及觀點 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