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實力的不斷增強,環境意識開始慢慢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政府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也不斷加深,加上我國人均資源緊缺的國情和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先是各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對汽車進行限行限購,實行“堵”的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輕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的問題,但是在給人們帶來不便的同時,也難以從根本上遏制環境污染的惡性循環。“輸”的理念漸漸被抬上日程,與其一味的限制,不如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既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和交投堵塞的難題,也能拉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站在世界前列,徹底打破在“燃油”汽車領域的落后局面。
新能源汽車的話題在國內早已提及,一些有先見性的企業也在嘗試制造新能源汽車,但是真正呈現在大眾面前,并快速發展是從美國特斯拉汽車入駐中國開始。一夜之間,新能源汽車的新聞鋪天蓋地,國內有實力企業紛紛投資新能源,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可謂舉世矚目。
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現階段還是一個不能依靠自身盈利的行業,極度依賴政府政策和補貼方面的支持,為了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我國政府陸續推出各種有利政策和補貼,比如:從2014年9月1日起,到2017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購買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的同時還有省市補貼等等。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頒布的全產業鏈標準已經有75項。這些標準在過去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示范、產業化及市場規范工作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而未來,還有77項修訂中的標準將發布。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2014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20692輛,銷售2047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倍和2.2倍,產銷量已超過上年全年數量。這即有市場日趨成熟穩定的原因,也有電動汽車整車、零部件、充電基礎設施等領域行業標準的支撐。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日趨繁榮的背后,若想走的更扎實、更快、普及率更高,仍有一些問題亟需解決。
記者認為,目前還不能快速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價格稍貴
雖然政府補貼力度較大,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車本身成本較高,加上科研經費高、能耗性較小的吸引力較大等,車輛普遍定價較高,價格普遍難以平民化。
②續航里程短
續航里程問題是困擾千千萬萬觀望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續航里程方面獲得較大突破,一般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都能在300公里以上。
③充電樁普及率低、充電慢
充電樁目前普及率較低,難以達到加油站的普及率,在本身續航里程相對較短的情況下,難以保證充電樁的普及,給很多消費者帶來困擾,再一個就是充電慢,不能像加油似得幾分鐘加滿,比較浪費時間。
④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比如地方保護主義的壁壘、電池技術的亟需提升、充電樁短期難盈利等等
隨著行業的不斷成熟,各種問題逐漸得以解決,雖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搶得先機,加上政策的沃土,必將快速的發展,產銷數量將迅速增加,發展壯大的勢頭不可阻擋。
(以上評論僅為撰稿人經驗及觀點 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