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結束量化寬松措施(QE)在即,市場擔憂可能會對亞太經濟體造成流動性緊張壓力。部分亞太經濟體近期開始釋放出明顯的寬松信號。其中,澳大利亞央行21日公布的10月會議紀要顯示,其傾向于將基準利率維持于當前歷史低位很長時間;印度央行高級顧問同日也表示,基于該國通脹率放緩,可能會在明年3月降息;韓國央行本月也調降了基準利率,以提振經濟。
面臨流動性壓力
按照目前的速度,美聯儲將于今年10月底宣布結束當前的債券購買行動,而下一步將是提高利率,從而正式走入加息周期。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相對于1997年時,當前亞太經濟體的抗壓性更強,但依然可能面臨資金回流美元資產所帶來的流動性壓力。
安信證券在最新研報指出,如果歐美市場的拋售仍繼續,亞太市場將不可避免受到全球風險偏好下降和流動性回補歐美市場的雙重影響。而更長期來看,在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已成定局的背景下,美元正處在一個長期的升值周期中。回顧歷史上兩次重要的美元升值周期,第一次的美元上升周期(1978-1985年)造成了拉美主權債務危機,第二次美元上升周期(1995-2002年)造成了東南亞金融危機。
該報告強調,美元升值到一定程度時,將刺破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本輪的美元升值周期始于2011年,盡管目前還不清楚本次的美元升值周期對新興市場的影響會有多深,但相信美元的回流“至少會在邊際上刺破一些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
加碼寬松或成必然選擇
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背景下,亞太經濟體部分央行做出保持甚至加碼貨幣寬松政策的決定將有望緩解流動性壓力。野村證券指出,盡管許多央行并未強調保持貨幣寬松是為應對美聯儲逐步收緊貨幣政策,但實際上卻是為了中和可能的資本外流對經濟造成沖擊,保持國內增速不低于預期水平。
澳大利亞央行21日公布的10月會議紀要顯示,目前最謹慎的做法很可能是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利率于當前的歷史低位。盡管近期澳元有所下跌,但該央行認為其仍處于歷史高位。今年以來澳就業市場呈現了一些企穩跡象,但仍呈現疲弱態勢。該行助理行長肯特表示,保持低利率環境應能提高負債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保持消費的較快增長。
印度央行高級顧問Goyal同日表示,由于通脹水平進一步放緩,印度央行可能會在明年3月降息。瑞銀集團分析師指出,今年印度曾通過下調商業銀行法定流動資本比例等手段釋放流動性,以刺激信貸,并促進經濟增長,印度新一屆政府可能推出更多基建等投資項目,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因此其需要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
韓國央行上周宣布,將基準利率從2.25%下調至2.00%,這是該央行自今年8月降息后,時隔兩個月再次下調基準利率。目前利率水平創下2009年2月以來的最低。韓國央行表示,此次降息是因為韓國經濟復蘇勢頭趨緩,且各方對歐元區經濟蕭條的擔憂情緒加深。此外,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連續23個月保持在2%以下的水平,降息不會給物價帶來過大壓力,降息也是為了配合韓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表示,亞太市場引發大規模資本外逃,甚至是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也很小。目前這些國家的金融環境與1997年時有很大的不同,那時該地區很多國家和公司的債務主要是美元,所以受外因影響過大,市場非常脆弱,而目前這些國家的債務主要都是本國貨幣。此外,當時該地區的政府和央行在風暴突然來臨之時明顯缺乏經驗,但是在目前這些國家的管理機構已未雨綢繆地出臺了很多預防措施,例如近期加碼寬松,以應對資金可能回流美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