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持續升溫,多國經濟尤其是農業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顯示,5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暖海溫持續增強,海溫距平累積高達9.4℃,已發展成為自1951年來第9次中等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現象,并由赤道中太平洋向東太平洋發展。氣象專家預計,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在今年夏季會持續加強,并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從歷史經驗看,厄爾尼諾發生時,農產品首當其沖。“本次厄爾尼諾可能導致巴西、印度的蔗糖減產,東南亞的橡膠及棕櫚油減產,阿根廷大豆增產,澳大利亞的小麥減產。”一德期貨分析師易樂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農產品中的棕櫚油、天然橡膠、小麥、大豆和白糖,以及工業品中的有色金屬、燃料油和天然氣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農產品價格受供應影響更大,而工業品價格主要看需求。”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劉佳偉說。
統計顯示,厄爾尼諾對農產品中的小麥負面影響最為廣泛。2009年,厄爾尼諾給世界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帶來了四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小麥減產嚴重。而在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澳大利亞,厄爾尼諾通常會造成糧食主產區降雨量偏低。數據顯示,自1970年以來,每次厄爾尼諾都使得澳大利亞的小麥出現了減產,最嚴重的減產甚至高達15%。
與小麥相比,厄爾尼諾對玉米的影響較為有限。市場人士表示,美國玉米產量占全球的41%,厄爾尼諾難以影響美國緯度偏高的玉米主產區。美國大豆產量占全球的36%,由于厄爾尼諾會給美國糧食主產區帶來豐沛的降雨,大豆的生長反而因此受益。
除了糧食作物,厄爾尼諾對糖、橡膠、棕櫚油等經濟作物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歷史上,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帶來大量降雨,造成巴西甘蔗產量大幅下滑。如受2009年7月—2010年4月厄爾尼諾帶來的降雨影響,2011年、2012年巴西甘蔗產量下滑明顯。厄爾尼諾會給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亞洲糖主產國來帶來干旱天氣,同樣使得糖產量降低,從而使白糖供應趨于緊張。
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厄爾尼諾帶來的過多降水會使得占全球橡膠種植面積90%以上的東南亞地區出現膠原病,從而影響產膠量。而橡膠采割期的災害型天氣,同樣會對產量產生較大影響。
對于棕櫚油來說,厄爾尼諾一般發生在棕櫚油的生產旺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尼日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產量約占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厄爾尼諾的到來,無疑會使上述地區的棕櫚油產量下滑。
相關市場經驗表明,歷次厄爾尼諾均與大宗商品緊密相連,也是多頭們的投資機會。
“在最近五次厄爾尼諾現象期間,CBOT小麥價格平均上漲10%。而在2002年厄爾尼諾發生期間,CBOT小麥價格上漲幅度高達26%。”一資深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易樂認為,厄爾尼諾將導致全球白糖、棕櫚油、橡膠、小麥價格上漲,導致阿根廷大豆價格下降。商品市場中白糖、棕櫚油、橡膠容易受到厄爾尼諾影響,大豆、銅等也會受到影響,但不是很明顯。
“以橡膠為例,從歷年厄爾尼諾發生強度及對應時期橡膠期價的變化可以看出,厄爾尼諾對橡膠價格的影響程度與其強度關聯較大。當厄爾尼諾較為強烈時,其對橡膠產量影響較大,比如2009年7月—2010年4月的厄爾尼諾,使印尼橡膠產量同比下降12%左右。”易樂說。
劉佳偉認為,厄爾尼諾會產生不少的投資機會。“預期減產的品種如天然橡膠、棕櫚油、小麥、白糖、有色金屬等存在做多機會。”
劉佳偉說,以鄭糖為例,對應于近幾年發生的兩次厄爾尼諾,鄭糖期價會隨著厄爾尼諾強度的變化而變化。目前在厄爾尼諾剛剛起步的情況下,市場已對主產國糖產量預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而對大豆來說,預期增產對豆類利空。“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自形成到真正影響產量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期貨遠月合約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大。”(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