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7月CPI同比1.6%,高于預期1.5%,創今年以來新高,且漲幅較前一月擴大,豬肉上漲是推升CPI的主要原因。
另外,石油加工等工業行業價格降幅擴大,導致7月PPI價格環比加速下滑,創自2009年10月以來最低。
分析師們認為,盡管CPI數據有所回升,但未來經濟仍處于通縮風險中。
豬肉下半年仍有上漲壓力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7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6.7%,環比上漲9.9%,是推升CPI上升的主要原因。
民生宏觀認為,未來豬價仍有較大上漲壓力。前期能繁母豬劇烈淘汰,仔豬供給收縮限制生豬補欄。根據生物周期,仔豬到出欄需5個月時間,年內生豬供給壓力將持續緊張。
華創宏觀,我們判斷9、10月份受供給小幅恢復,豬肉價格漲幅有所減緩,但依然不改生豬大周期。不過,在疲軟的實體經濟需求面下,我們判斷年底CPI同比高點在2.2-2.5%之間。
大宗商品價格拉低PPI
官方報告稱,PPI加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價格環比分別下降2.3%、3.0%和0.7%,比上月降幅分別擴大2.1、0.9和0.5個百分點;二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價格環比由升轉降,由上月上漲6.0%轉為本月下降2.1%。
中信建投表示,未來產能過剩、內外需不振和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將長期壓制PPI,短期內PPI難以轉正。
民生宏觀還認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疊加油價低迷、上游采掘業和原材料產能過剩嚴重,PPI轉正遙遙無期。
但齊魯宏觀稱,隨著發達經濟體的復蘇加速與國內需求的逐漸拉動,PPI尋底之途或將不遠。
是通縮,不是通脹
相比CPI回升,分析師更多注意到工業領域通縮已持續41個月。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PPI降幅擴大至-5.4,為09年底以來最低,當前通縮形勢依舊嚴峻。豬肉價格上漲不應阻礙政策寬松,未來寬松應加碼以抗通縮。
中信建投也表示,目前價格水平下未見經濟出清,也就難有足夠量級的恢復性增長。經濟長期低迷又壓低了價格反彈的高度,需求低迷與通縮預期互相促進,加大了未來兩年通脹低于預期的可能性。
貨幣政策不會轉向
民生宏觀,下半年CPI將穩步回升,但不會觸碰到政策容忍上限,談論貨幣政策轉向還為時尚早。下半年考慮到油價同比基數大幅降低,疊加豬周期供給壓力,預計四季度CPI將回升到2%左右。但根據7月高頻數據來看,總需求依然穩而不強,CPI壓力有限,不會導致貨幣收緊。
華創宏觀提到,豬肉價格對CPI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但尚不足以構成對寬松貨幣政策制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所說,“貨幣政策并不針對個別商品價格變化進行調整,而主要是觀察物價的總體水平。”而目前的整體宏觀經濟環境不太支持物價總水平的過快攀升。針對日益明顯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預計三季度財政政策或有實質性發力。
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也提到央行上述表態,但認為近期制約貨政因素增多。他表示,豬價大漲,2015年下半年非食品價格面臨低基數效應,預計年末CPI將破2.5%。9月美聯儲存加息預期,人民幣存貶值預期,資本面臨流出壓力,在匯率不能動彈情況下,貨政難以釋放顯著寬松信號,將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對沖外占收窄和季節性流動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