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月份人民幣貸款創出2.51萬億的天量后,市場對2月份信貸總量的預期也在水漲船高。
華創證券的調研顯示,大部分商業銀行在2月份的新增信貸進程較1月份同期加快,甚至有部分銀行表示截至目前的新增人民幣信貸量已超過2015年全年新增量的一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2015年的儲備項目在一季度的集中投放。
平安證券銀行業研究團隊判斷2月份信貸規模仍可能一定程度上延續1月份的強勁增長,但規模會有所收斂,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央行在1月中旬會議之后要求各銀行上報了全年的貸款計劃,但仍未對銀行有明顯額度指導和節奏把控。因此,銀行上報央行的整體規模仍應在央行可接受范圍之內;二是2月份前半月預計貸款投放仍較多,但銀行在貸款投放上已出現了更大程度的分化,部分1月份新增貸款較高的銀行2月以來已明顯感覺到新增信貸需求和儲備項目的不足,伴隨影響1月份信貸一次性的因素的消退,后續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仍會存在。
值得關注的是,1月份天量新增貸款數據出來后,輿論開始熱議央行再次開啟大水漫灌的模式。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1月份信貸創出2.51萬億天量,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增速大幅反彈,尤其M1增速已經接近20%。在經濟潛在增速下行的背景下,超發的貨幣未必會對經濟有用,極有可能推升通脹上行,形成滯脹。
央行的調查問卷也顯示居民通脹預期回升,在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物價漲幅相對穩定,并繼續呈現結構化特征,但央行也指出當前物價絕對水平不低,人工成本、服務業價格等具有一定剛性,房地產價格等還在上升,并有可能向其他領域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