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財新傳媒和Markit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9%,較11月躍升1個百分點,創下2013年1月以來最高值,也遠超出市場預期,表明年末制造業擴張有所加快。不過業內提醒,目前我國制造業整體形勢仍不容樂觀,如何提升產品競爭力,滿足市場多樣需求,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具體到分項看,2016年12月產出和新訂單指數均升至多年高位,其中產出指數從上月的52.7升至53.7,創下2011年1月以來新高;新訂單指數升逾1個點,為2014年7月以來高位。許多受訪廠商提到需求基本面轉強,新客戶增多。
與此同時,通脹壓力仍在繼續上升,投入價格指數升逾1個點,至2011年3月以來最高,不少受訪廠商反映投入成本上升,當中許多廠商提到金屬和化學品等原料價格上揚。制造業用工則出現收縮,導致積壓工作量連續10個月呈現上升態勢,據了解,中國制造業用工規模已連續38個月呈現收縮,年末許多廠商采取了壓縮成本的措施,員工自愿離職后沒有填補空缺,就業指數出現下降。
而在庫存方面,采購和成品庫存均在增加,采購庫存指數升至榮枯線上方,許多受訪廠商為配合增產計劃而特意增加庫存,成品庫存指數繼續保持擴張,處于3個月高位。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分析稱,財新PMI創四年來新高,表明中國經濟繼續好轉,年末制造業擴張有所加快,“不過補庫存和物價上漲的可持續性存疑,經濟的切實企穩還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