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胎上裝有充、放氣的氣門嘴,其構造如圖20―26所示。它有一個金屬座筒氣門嘴底部的凸緣10通過內胎上的狹孔插入內胎中。用編織物和橡膠襯墊加強內胎孔的邊緣并緊密地包住座筒,由螺母8將它夾緊在兩個墊片9之間,使氣門嘴嚴密地裝在內胎上。輪胎安裝在車輪上時,氣門嘴被固定在輪輞上的孔內。座筒7內裝有帶密封襯套3的氣門芯。襯套3的環形槽內嵌有橡膠密封圈。當擰人螺母2時,密封圈即被壓緊在座筒的錐形凹座上。座筒外面旋上一個帶橡膠密封罩的蓋1,其柄部可以作為擰出氣門芯螺母2的扳手。襯套3下面裝有橡膠閥門4。當輪胎被充氣時,閥門4被空氣壓力壓下;充氣完畢后,套在桿5上的彈簧6便將它緊密地壓在閥座上。
2.無內胎的充氣輪胎
無內胎充氣輪胎近年采在轎車和一些貨車上的使用日益廣泛。它沒有內胎,空氣直接壓人外胎中,因此要求外胎和輪輞之間有很好的密封性。
無內胎輪胎在外觀上和結構上與有內胎輪胎近似,所不同的是無內胎輪胎的外胎內壁上附加了一層厚約2~3mm的專門用來封氣的橡膠密封層l(圖20―27)。它是用硫化的方法粘附上去的。在密封層正對著胎面的下面貼著一層用未硫化橡膠的特殊混合物制成的自粘層2。當輪胎穿孔時,自粘層能自行將刺穿的孔粘合,故名有自粘層的無內胎輪胎。
在胎圈上做出若干道同心的環形槽紋30在輪胎內空氣壓力的作用下,槽紋3能使胎圈可靠地緊貼在輪輞邊緣上,以保證輪胎與輪輞之間的氣密性。但也有的胎圈外是光滑而沒有槽紋的。
氣門嘴4直接固定在輪輞7上,其間墊以密封用的橡膠密封襯墊60鉚接輪輞和輻板的鉚釘5自內側塞人,并涂上一層橡膠。
無內胎輪胎的優點是:輪胎穿孔時,壓力不會急劇下降,能安全地繼續行駛;不存在因內、外胎之間摩擦和卡住而引起的損壞;氣密性較好,可以直接通過輪輞散熱,所以工作溫度低,使用壽命較長;結構簡單,質量較小。
無內胎輪胎的缺點是:途中修理較為困難;此外,自粘層只有在穿孔尺寸不大時方能粘合;天氣炎熱時自粘層可能軟化而向下流動,從而破壞車輪平衡。因此,一般多采用無自粘層的無內胎輪胎。它的外胎內壁只有一層密封層,當輪胎穿孔后,由于其本身處于壓縮狀態而緊裹著穿刺物,故能長期不漏氣。即使將穿刺物拔出,無內胎輪胎只有在輪胎爆破時才會失效。
圖20―28分別為有內胎或無內胎的斜交輪胎和子午線輪胎。
3,活胎面輪胎
有些車輛裝用了活胎面輪胎,如圖20―29所示。它由鋼絲纖維1、胎面環2、凸緣3、胎體4組成。胎體通常為子午線排列,其上有可更換的胎面。在胎冠部分,有較厚的橡膠層,并沿輪胎圓周方向制有三條平行的溝槽。活胎面由三個單獨的胎面環組成。胎面環有簾線加強層起緩沖作用。加強層由兩層鋼絲簾布構成,簾線沿圓周方向排列。胎面嵌入胎體上的溝槽內,并依靠胎’體充氣后產生徑向伸張而固著于胎體上。胎體上三條溝槽側面的凸棱可防止胎面環發生側向位移,胎面環和地面接觸表面有花紋。
活胎面輪胎最大的優點是在花紋磨損嚴重或磨光后,可以單獨更換胎面,也可以根據不同使用條件更換不同花紋的胎面。其缺點是重量較大,使用中可能出現胎體和胎面環之間磨損,胎面環橡膠與鋼絲體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