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為什么很多工廠自己有進出口權,還是讓貿易公司代理出口?比如工廠A和外貿公司B屬于一個老板, 看看這種情況下是如何能拿到更多退稅的。
還是按以前提到的例子,工廠A按照175.5元賣給外貿公司B,由 B出口,按照A和客人談好的價格B不加利潤報給外國客人163RMB, 此時把A和B看成整體,稅務情況是:
A的銷項稅25.5元,進項稅17元,那么A交給國家增殖稅為25.5-17=8.5元
國家給B的退稅為(175.5/1.17)x0.09=13.5
把A和B看成整體,可以看成當期得到的稅收補貼是13.5-8.5=5元
如果由A直接出口,
理論退稅是163x0.09=14.7, 進項為17
可用于退稅的進項為17-163x0.08=17-13.04=3.96元(出口價163元可以看成是含稅17%-9%=8%,那么要交的稅為163x0.08-17=-3.96,相當于進項多出3.96,這個多出的進項才能退稅。)
即A當期能得到的稅收補貼是3.96元.
剩余的(14.7-3.96)=10.74轉出,用于下期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所以說,從長期來看,還是工廠自營出口時得到的退稅優(yōu)惠更大。(14.7>13.5)只是通過貿易公司代理出口時,工廠當期能拿到的退稅更多.(這可能適合資金比較短缺的工廠)
其實關于這個描述我有兩個兩個問題:
1. 第一, 如果沒有增值稅的產品, 能出口嘛?
2. 第二, 一般情況下, 如果不要增值稅發(fā)票,那么它的采購價格很顯然不再是117元了,肯定要低于117元, 假如為100元,
3. 第三, 那這樣我們看看這個的不開票的臨界點問題:
1.
2.
3.
這也是很多工廠對9%退稅的產品,比如,報100元不含稅價給外貿公司,只需要在100元基礎上加8個點就能開17點的增殖稅票.我在65樓第3種情況舉的例子,就是在不含稅價格基礎上加8個點開出增值稅票的計算結果,是169.5元,基本上等于不含稅價時,150+20=170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