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實施,對浙江服裝紡織品短期出口而言,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長將明顯回落,而從長期來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長將在規定的額度內實現效益的大幅增長,是浙江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由之路。
一、中歐、中美協議的實施
成為浙江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的分水嶺
浙江是我國印染布、絲、絲織品的最大供貨省份。從200x年起浙江服裝和紡織品出口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21%,占全球的3.4%,出口市場遍布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五”期間,浙江大力實施科技興貿和品牌戰略,大力提高輕紡傳統產品出口附加值。200x年,浙江紡織品出口繼續保持了良好的態勢,服裝、紡織品分別出口達到133.2億美元和111.1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3.7%和25%,紡織業經濟總量及利潤總額等指標居全國首位。目前,浙江省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6768家,職工145萬人,銷售收入和出口額占全國的23%,從業職工146萬人。
2006年是《中美紡織品和服裝貿易協議》實施的第一年。對紡織品、服裝出口比重超過30%的浙江來說,其影響不容低估。中美協議的實施,對浙江服裝和紡織品擴大出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4月,全省紡織品、服裝出口81.33億美元,同比增長18.03%,低于全省出口平均增幅11.85個百分點。其中,服裝出口增長17.5%、紡織品出口增長18.6%。預期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以薄利多銷為主要競爭方式的紡織品服裝企業壓力明顯加大,全省紡織品服裝出口不可能出現類似去年年初“搶出口”帶來的高速增長。
二、中歐、中美協議的實施推動紡織企業更加重視出口市場多元化
歷年來,浙江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出口比重占到40%以上,市場依賴度過高,對產業風險較大,去年的紡織品出口風波已經影響到浙江紡織業的發展。中歐、中美紡織品協定達成后,浙江企業更加重視開拓東盟、非洲、拉美等出口市場,紡織品出口市場更加多元。今年來對這些市場出口增幅明顯高于歐美市場。1至4月份浙江紡織服裝對歐盟、美國出口 31.1億美元,增長7.6%,而對其他地區出口 50.2億美元,增長24.1%。特別是對東盟出口 4.13億美元,增長 51.8%,對非洲出口 6.9億美元,增長 21.2%,對拉美出口 5.47億美元,增長 44.4%。紡織服裝對非歐美市場出口比重達到 61.7%,同比提高了 3 個百分點。
三、中歐、中美協議的實施將促進企業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200x年全球紡織品貿易配額體制結束后,紡織服裝出口呈現“井噴”式增長,對浙江及全國紡織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不利。從長期看,中歐、中美協議的實施對政府和企業形成“倒逼機制”,轉變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增長方式的緊迫性大大增加。
對于政府而言,在應對美歐對我國紡織品設限的問題上,國家在去年推出多項出口政策后,今年又連續出臺一系列出口新政策,對外貿出口政策由過去的“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向“有保有壓、鼓勵與限制并重”轉變,國家加強出口管理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浙江也及時成立紡織品出口應對工作小組,積極配合國家采取相應措施,采取積極措施主動應對貿易摩擦,營造有序的出口貿易環境,推動浙江紡織企業進一步實現市場多元化,確保浙江紡織行業的穩定發展。
對于浙江中標紡織企業而言,要在得到相應的配額的前提下,確保200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出口利潤不受影響,除了和客商協商適度提價外,主要是靠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協議達成后,浙江對歐美紡織品出口價格穩中有升,特別在輸歐、輸美紡織品許可數量的招標過程中,企業投標踴躍積極,中標價格普遍較高,某些類別產品最高中標價甚至比最低中標高出10倍以上,這充分反映出企業
對今年紡織品出口預期較高。中歐協議簽署后,200x年6-12月浙江對歐紡織品出口35.92億美元,同比增長52%,增幅比前5個月提高個7百分點。從今年一季度的出口數據來看,輸美21個類別中有12個類別、輸歐10個類別有8個類別的賣價均高于去年同期,其中胸衣的賣價提高最多,美國市場為去年同期的161%,歐盟市場為去年同期的174%。
浙江目前遭遇到較多的 國際貿易 摩擦,涉及產品多為中低檔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因此,加速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提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比重,完善與提升自己是應對 國際貿易 壁壘最好的對策。協議采用一體化以后的實際出口作為基數,大大拓展了協議產品的出口空間,中歐、中美協議的增長率為8%-12.5%和10%-17%,均高于242條款的7.5%,為浙江紡織業的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定的空間。據最近對紡織品出口企業調研情況看,浙江紡織品企業對出口總體持樂觀態度,認為我國與歐盟和美國達成的紡織品出口協議,對浙江乃至全國紡織品出口的穩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