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自主發行債券最近再次有松口跡象,據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2011年將會對允許地方財政赤字一事定調。
上述人士表示,從2010年年初開始,財政部就已開始了地方政府債務的摸底工作,會同發改委、央行、銀監會聯合部署地方政府對融資平臺公司債務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截至2010年12月10日,各省均已上報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的清理核實數據,“現在基本的統計情況都已經完成。”
據本報記者了解,實際上財政部最后得到了兩套數據,財政部內經濟建設司、預算司都各自開展了地方政府債務的統計工作,而兩套數據最后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某地方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向本報介紹,預算司主要從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口徑進行數據收集,主要要求各地方政府預算部門針對顯性債務和各類地方政府直接負債進行登記調查。而經濟建設司則主要從各類政府投融資平臺入手,包括各類投融資平臺企業擔保等。
“預算司統計的結果和經濟建設司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兩套數據打架。”一位財政部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來經建司的統計結果比預算司的要大一些。”
據上述人士介紹,最后肯定是綜合采用兩套數據的結果,把政府顯性債務和隱形債務都一起囊括進去,“但各自的口徑肯定有重復,而且有些地方也不太清楚。”
2010年6月,審計署曾首次披露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通過審計調查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這些地方的政府性債務余額高達2.79萬億元。而根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此前披露的信息,即便不從統計口徑上說,從統計樣本來看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也遠不止2.79萬億。
據了解,財政部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統計數據核實,同時研究建立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統計報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
“2011年將對《預算法》進行修訂,允許地方發債這個事情將會很快定調,”曾參與《預算法》修訂討論的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副院長李燕表示,“目前除了對地方債務當下規模進行摸底外,主要的考慮就是未來允許地方發債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財政的償債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對債務的管理能力。”
2011年1月財科所完成的《中國公共財政管理研究報告》中對各地政府債務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地方償債能力方面,《報告》中披露目前全國接近九成的省級財政、四分之三的市級財政和超過半數的縣級財政都已建立了政府償債基金。
據了解,現在政府償債基金的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投資項目總投資的5%設立的配套償債準備金、項目關聯土地出讓金、債務投資收益和本級在“四保”的基礎上新增財力的50%。“地方債最終還是要由地方自己償還,”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根據我們調查地方政府在償債能力上的情況已經優于此前最壞的設想。”
而在地方債務管理和對地方發債的監督上,統計情況則稍遜一籌?!秷蟾妗凤@示目前70%的省級財政廳下設立了單獨的政府債務管理機構,而僅不到35%的省級財政部門制定了政府投融資規劃。
“整體情況還是比較混亂的,各地情況不一。”《報告》主要編寫者、財科所研究員趙云旗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對地方發債的監督管理上,對于一般項目和重大項目的監督水平不一?!秷蟾妗繁硎居?0.6%的省在債務投資立項時經過嚴格審核,而僅23%的省由政府債務管理機構向重大債務投資項目委派了監督人。
“未來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必然要對地方政府發債的規模、利息和籌措資金用途有所規定,”李燕表示,“政府的投資欲望是無窮的,必須要保證政府發債是用于公共職能的必要領域,如公共產品提供、改善民生等。”
據了解,部分發達省份很有可能率先獲得自行發債權利?!秷蟾妗分酗@示,東部一些發達省份的債務管理能力普遍優于平均水準。特別是上海市,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政府投融資規劃、投融資預算、債務投資立項審核、償債基金、債務管理機構等一整套債務管理體系。
“這些經濟發達省份,雖然財政收入總量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反而人均財力不足,”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這些地區支出壓力較大,允許其自行發債將會有助于減緩財政壓力。”
上述人士表示,從2010年年初開始,財政部就已開始了地方政府債務的摸底工作,會同發改委、央行、銀監會聯合部署地方政府對融資平臺公司債務進行全面清理核實。截至2010年12月10日,各省均已上報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的清理核實數據,“現在基本的統計情況都已經完成。”
據本報記者了解,實際上財政部最后得到了兩套數據,財政部內經濟建設司、預算司都各自開展了地方政府債務的統計工作,而兩套數據最后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某地方財政部門工作人員向本報介紹,預算司主要從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口徑進行數據收集,主要要求各地方政府預算部門針對顯性債務和各類地方政府直接負債進行登記調查。而經濟建設司則主要從各類政府投融資平臺入手,包括各類投融資平臺企業擔保等。
“預算司統計的結果和經濟建設司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兩套數據打架。”一位財政部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看來經建司的統計結果比預算司的要大一些。”
據上述人士介紹,最后肯定是綜合采用兩套數據的結果,把政府顯性債務和隱形債務都一起囊括進去,“但各自的口徑肯定有重復,而且有些地方也不太清楚。”
2010年6月,審計署曾首次披露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通過審計調查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這些地方的政府性債務余額高達2.79萬億元。而根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此前披露的信息,即便不從統計口徑上說,從統計樣本來看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也遠不止2.79萬億。
據了解,財政部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統計數據核實,同時研究建立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統計報告制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
“2011年將對《預算法》進行修訂,允許地方發債這個事情將會很快定調,”曾參與《預算法》修訂討論的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副院長李燕表示,“目前除了對地方債務當下規模進行摸底外,主要的考慮就是未來允許地方發債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財政的償債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對債務的管理能力。”
2011年1月財科所完成的《中國公共財政管理研究報告》中對各地政府債務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地方償債能力方面,《報告》中披露目前全國接近九成的省級財政、四分之三的市級財政和超過半數的縣級財政都已建立了政府償債基金。
據了解,現在政府償債基金的來源主要包括政府投資項目總投資的5%設立的配套償債準備金、項目關聯土地出讓金、債務投資收益和本級在“四保”的基礎上新增財力的50%。“地方債最終還是要由地方自己償還,”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根據我們調查地方政府在償債能力上的情況已經優于此前最壞的設想。”
而在地方債務管理和對地方發債的監督上,統計情況則稍遜一籌?!秷蟾妗凤@示目前70%的省級財政廳下設立了單獨的政府債務管理機構,而僅不到35%的省級財政部門制定了政府投融資規劃。
“整體情況還是比較混亂的,各地情況不一。”《報告》主要編寫者、財科所研究員趙云旗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對地方發債的監督管理上,對于一般項目和重大項目的監督水平不一?!秷蟾妗繁硎居?0.6%的省在債務投資立項時經過嚴格審核,而僅23%的省由政府債務管理機構向重大債務投資項目委派了監督人。
“未來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必然要對地方政府發債的規模、利息和籌措資金用途有所規定,”李燕表示,“政府的投資欲望是無窮的,必須要保證政府發債是用于公共職能的必要領域,如公共產品提供、改善民生等。”
據了解,部分發達省份很有可能率先獲得自行發債權利?!秷蟾妗分酗@示,東部一些發達省份的債務管理能力普遍優于平均水準。特別是上海市,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政府投融資規劃、投融資預算、債務投資立項審核、償債基金、債務管理機構等一整套債務管理體系。
“這些經濟發達省份,雖然財政收入總量較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反而人均財力不足,”財科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這些地區支出壓力較大,允許其自行發債將會有助于減緩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