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旗幟在高高飄揚,大宗商品價格重演上周大幅跳水的情景,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周四全線下跌,市場風險厭惡情緒持續上升。
證券時報5月13日消息,希臘債務危機死灰復燃,使得歐元走弱,美元繼續強勁反彈,對大宗商品造成打壓。由于希臘債務問題再次引發市場憂慮,歐元遭到投資者拋售,對美元匯率跌至三周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全線上揚。美元指數則逼近76,漲勢逼人。
目前,市場的風險焦點仍主要集中于歐元區域。繼希臘之后,葡萄牙償債問題也會浮出水面。市場甚至一度傳聞,葡萄牙將被迫出售貴金屬儲備以換取歐盟援助,這也引發了金、銀等貴金屬的投機性拋盤。而隨著形勢日益嚴峻,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的風險溢價也悄然攀升。
在市場風險厭惡情緒有所攀升的情況下,美元與商品的負相關近日驟升至去年11月初以來最強。而美元走強促使投資者加大了拋售力度,投資者們紛紛買入美國國債等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以減少大宗商品市場和股市的風險敞口。
國際油價和倫敦期銅成為大宗商品領跌品種。國際油價在11日美國交易時段跌至每桶100美元以下,收盤98.21美元。汽油期貨則一度大跌0.25美元,引發汽油、取暖油及原油期貨在紐約商業期貨交易所(NYMEX)暫停交易五分鐘,此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11日,亞洲交易時段,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滑到96美元下方。同時,倫敦期銅價格更是跌到8505美元左右。
受原油以及期銅大跌影響,紐約白銀期貨11日結束此前三天的漲勢,價格更是出現巨幅下滑,周三大跌逾8%,周四大跌逾7%。紐約黃金6月期貨12日亞洲交易跌破1500美元。
受此影響,截至12日收盤,國內商品價格除焦炭外幾乎全線下跌。期銅主力合約收盤大跌2620元,至每噸64200元,跌幅3.92%,領跌有色金屬商品的同時,也創下年內價格新低;而農產品方面亦全線下挫,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收盤下跌1085元,至每噸24300元,跌幅4.27%,刷新紀錄再創年內新低。大連商品交易所焦炭期貨主力合約收盤于每噸2344元,漲幅0.99%,成為當日唯一上漲的商品。
商品期貨價格的暴跌,使得A股市場資源板塊等資金流出明顯。統計顯示,滬深兩市有色金屬股資金流出最多,共流出23.05億元;其中,主力資金流出7.21億元,散戶資金流出15.84億元。而有色金屬板塊跌勢也較重,超過七成的金屬股跌幅大于2%。豫光金鉛、宏達股份和常鋁股份等跌幅超過5%,辰州礦業、馳宏鋅鍺、山東黃金、廈門鎢業和鋅業股份等跌幅超過4%。
盡管市場短期內如此暴跌,但是分析人士也提醒,當前多數國家實質利率仍為負值,強勁需求加之寬松貨幣,意味著未來還需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仍需防止大宗商品價格再度飆漲、全球通脹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