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預測利益鏈條
對于那些提前獲得經濟數據的機構和人士來說,這些數據可能意味著可觀的經濟利益。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包括CPI在內的經濟數據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是十分敏感的經濟指標,不僅直接關系到債券市場收益率的變化,而且是政府未來經濟政策放松或緊縮的風向標,如果提前得到經濟數據,就創造了一個投機性交易的機會。
相對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對于經濟數據更為敏感。在有傳言1月CPI低于預期的2月14日,當時從債市可以觀察到,因投資者感受到數據低于預期可能會帶來緊縮預期弱化,投資者進場做多導致收益率下行。
投資者正是利用所獲數據與市場預期的差異進行獲利的。如果債券投資者提前獲得的數據比市場普遍的預期樂觀,可先期購入債券,等待正式消息的發布;如果獲得的數據較市場預期悲觀,則提前賣出債券以控制風險。
一名曾從事過基金行業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能提前拿到數據無論是對于券商還是研究員都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如果一家券商的研究報告對于宏觀數據總是能準確地預測,就可以獲得基金更多的“分倉”收入,相關的研究員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派點”。
由于基金沒有自己的交易席位,只能通過券商的席位進行交易。券商的基金分倉交易就是指券商從基金分得更多的倉位。這會給券商帶來兩大好處,首先是可以帶來大量的手續費收入,其次是產生大量的交易量,還可以提升券商的市場占有率。
“宏觀研究員拿到宏觀數據準確,跟行業研究員拿到公司數據準確是一樣的,如果你總是拿到的數據很準確,客戶就會愿意跟著你做。”他說,不僅僅是對基金,對于其他大客戶也都是如此。
而預測的準確性是券商考核研究員的主要指標之一,能更早、更快地獲得數據體現了研究員獲得信息的能力和研究能力,這一能力將直接與獎金掛鉤。
“券商會有一部分獎金對研究員進行獎勵,更準確的預測將可以讓研究員分得更多的獎金。”上述人士表示。他進而透露,其實一些信息并不總是會體現在研究報告中,研究員更多是通過短信、MSN、網絡等工具來傳播數據。
數據泄密的風險點
中國的數據“神算子”們究竟如何做到“先知先覺”?
據記者了解,與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經濟數據在正式發布前,會被提前提供給相關的宏觀經濟決策部門和領導層進行參考。除了數據的生產環節,涉及到數據傳遞鏈條上的各個部門也都可能是數據泄密的風險點。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就曾對媒體表示,提前泄露是因為太多部門在數據正式發布之前就已經看到了。
“在統計局公布之前,個別的部門先公布了,其實統計局也是很有意見的,我們怎么控制得了。”賀鏗此前對媒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