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低迷和歐債危機,是當前全球市場最受人關注的兩大不確定因素。這兩大利空對中國經濟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給出了他的解答。馬駿認為,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子彈已經不多,而歐洲的債務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如果歐美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風險,預計中國的出口會下降15%,GDP增長率會降低到7%,而這些預測已經考慮到了新一輪刺激政策的效果。
美國“子彈”已經不多
近期美國遭遇降級打擊,且經濟近期出現了諸多增長放緩跡象,重要數據持續疲軟,外界對于二次探底的預期不斷升溫。但在馬駿看來,短期內,美國面臨的風險并不及歐洲。實際上,正如格林斯潘所說,美國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債務危機,因為美聯儲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央行,可以不斷地發行鈔票來還債。馬駿認為,美國真正的危險在于陷入長期的經濟低迷。
馬駿認為,短期內對美國的擔心主要是從一些經濟基本面的領先指數來看,例如制造業的ISM指標、商業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等近期都明顯惡化。在歷史上,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通常領先于個人消費的同比增長率6個月左右,而前者已經下跌到了2008年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從政策上來看,面臨國債余額上限的約束,美國政府在財政刺激上已經沒有太大空間。在貨幣政策方面,馬駿認為,即使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3),其效果即便有會很有限:一方面,QE3是在前兩輪QE的基礎之上推出的,其邊際效用明顯遞減;另一方面,美國7月份核心通脹率已經達到1.8%,總通脹率已經達到3.6%,再推出大規模的QE3的空間有限。因此,總的來說,馬駿認為,美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政策子彈已經不多。
歐債問題懸而未決
在歐洲,盡管近期似乎沒有進一步的重大利空傳來,但馬駿認為,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并沒有解決。當局推出的一系列救助計劃都是權宜之計,而且面臨很大風險。
相比美國,馬駿認為,今后一兩年內,歐債問題的傳導是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面臨的最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