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4月份近萬億正回購及央票到期資金及銀行資金寬松的現狀,央行昨天提前出手熨平流動性。繼上周實現1030億元凈回籠后,央行本周公開市場操作繼續加碼,昨天央行發行990億元1年期央票及28天正回購1000億,本周已提前實現凈回籠670億元,其中,1年期央票990億元的發行量是自去年3月17日來最高。
有債券分析師認為,4月份近萬億正回購及央票到期,預計銀行間資金仍將較為寬松,央行公開市場回籠力度也會隨之繼續增大;不過5月份的市場到期資金驟減,屆時若宏觀經濟企穩通脹預期見頂,央行公開市場可能再次轉向凈投放,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的滾動操作,將有助于央行熨平流動性。
提前實現凈回籠
根據央行本周早前公告,990億元一年期央票發行價格為96.90元,對應收益率3.1992%,高于目前銀行間債市央票到期收益率近2個基點;990億元的發行規模亦創下去年3月17日以來該品種單期最大發行量。與此同時,央行昨天還進行了10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2.5%。而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合計1320億元,對沖之后央行本周已提前實現凈回籠670億元。
有分析師表示,央票的發行利率主要參照相應期限的存款基準利率,因此盡管央票發行量較大,若央行不加息,央票利率可望在目前水平上維持一段時間。“更值得注意的是28天期正回購,已連續4周處于高水平。”該人士認為,“對短期品種大規模操作,可能意在熨平第二季度貨幣市場可能的波動。”
根據統計,過去3周以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共計1620億元,為去年4月底、5月初以來的最大周凈回籠量。“不過銀行間資金面依然寬松。”有分析師指出,“在凈回籠之前,央行已連續16周凈投放高達1.155萬億元資金,盡管上周因準備金率上調曾引發短期振蕩,但貨幣市場各期限品種利率已回落企穩,顯示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依然較為寬松。”
凈投放5月可能重現
“四五月份將是真正的考驗。”上述分析師指出,“4月央行公開市場央票及正回購到期資金量接近1萬億元,而到了5月這一數字可能驟減至2000多億。”
該分析師認為,目前預測央行的操作策略為時尚早。“央行政策服務于整個宏觀經濟,取決于未來的通脹預期。”他表示,“二季度若宏觀經濟企穩,通脹預期見頂,則央行可能重啟凈投放,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等注資方式都可能重現貨幣市場;不過目前大家對通脹走向都還看不清,因此至少4月份,央行對流動性仍然會堅決回收。”
“央票發行仍然是主要手段,且發行量還會繼續增加,但若央行不再加息,則央票利率亦有望保持現有水平。”該分析師預計,“數量型工具依舊是下個月央行主要的調控手段,3年期央票等長期品種亦可能重新發行。”
有債券分析師認為,4月份近萬億正回購及央票到期,預計銀行間資金仍將較為寬松,央行公開市場回籠力度也會隨之繼續增大;不過5月份的市場到期資金驟減,屆時若宏觀經濟企穩通脹預期見頂,央行公開市場可能再次轉向凈投放,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的滾動操作,將有助于央行熨平流動性。
提前實現凈回籠
根據央行本周早前公告,990億元一年期央票發行價格為96.90元,對應收益率3.1992%,高于目前銀行間債市央票到期收益率近2個基點;990億元的發行規模亦創下去年3月17日以來該品種單期最大發行量。與此同時,央行昨天還進行了10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中標利率2.5%。而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合計1320億元,對沖之后央行本周已提前實現凈回籠670億元。
有分析師表示,央票的發行利率主要參照相應期限的存款基準利率,因此盡管央票發行量較大,若央行不加息,央票利率可望在目前水平上維持一段時間。“更值得注意的是28天期正回購,已連續4周處于高水平。”該人士認為,“對短期品種大規模操作,可能意在熨平第二季度貨幣市場可能的波動。”
根據統計,過去3周以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共計1620億元,為去年4月底、5月初以來的最大周凈回籠量。“不過銀行間資金面依然寬松。”有分析師指出,“在凈回籠之前,央行已連續16周凈投放高達1.155萬億元資金,盡管上周因準備金率上調曾引發短期振蕩,但貨幣市場各期限品種利率已回落企穩,顯示銀行間市場資金面依然較為寬松。”
凈投放5月可能重現
“四五月份將是真正的考驗。”上述分析師指出,“4月央行公開市場央票及正回購到期資金量接近1萬億元,而到了5月這一數字可能驟減至2000多億。”
該分析師認為,目前預測央行的操作策略為時尚早。“央行政策服務于整個宏觀經濟,取決于未來的通脹預期。”他表示,“二季度若宏觀經濟企穩,通脹預期見頂,則央行可能重啟凈投放,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等注資方式都可能重現貨幣市場;不過目前大家對通脹走向都還看不清,因此至少4月份,央行對流動性仍然會堅決回收。”
“央票發行仍然是主要手段,且發行量還會繼續增加,但若央行不再加息,則央票利率亦有望保持現有水平。”該分析師預計,“數量型工具依舊是下個月央行主要的調控手段,3年期央票等長期品種亦可能重新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