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天膠走勢回顧
2011年2月1日天然橡膠期貨經過兩年多的牛市,來到了歷史巔峰43000元/噸,正當市場一篇歡呼,等到天膠走向5萬元/噸的新時代之際,市場上攻4天失敗后陷入萬劫不復的下挫走勢。在全球岌岌可危的金融危機和天膠自身疲弱不堪的基本面的壓力下,天膠分3步下挫至23000元/噸,跌幅達到46%。經過如此大幅的下挫,天膠是否已經調整到位,我們通過對天膠基本面的解析認為,2012年天膠自身的基本面并不樂觀,即使后期美國退出QE3,天膠由于自身基本面的拖累,也難再現歷史輝煌,2012年或將在基本面和宏觀政策的反復下,形成強震走勢。
二、2012天膠基本面分析:供需過剩
(一)全球天膠供應快速增長
2011年,全球天然橡膠生產國的生產情況相繼都受到過天災的影響,首先是年初中國產區受到旱災的影響,開割期推后10天左右; 9月份,東南亞主要產膠國遭遇洪災,洪水雖未影響主要天膠產區,但影響橡膠的運輸,使市場到貨量減少。中國國慶長假期間海南因長假期間風災和大量降雨導致海南中部和西北部產區生產受損,據統計受此影響,海南產區整體受災面積達10%,全省350萬畝民營橡膠受災面積140萬畝,成災100萬畝,膠苗損失71萬株。加之年初寒潮災害,海南全年產量預計減少近20%。雖然受到了天災的影響,但是今年天膠的產量并未受到影響。截止到2011年年底,天然橡膠生產國聯盟的天膠產量累計增長了7.19%,超出了年初預計的6.5%增長率。
具體到天膠生產國,今年天膠產量的主要增長點在印尼和馬來西亞上,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天膠產量占到全球天膠產量的43%,加之兩國的天膠生產以小手工業者模式為主。今年天膠價格高企,因此膠農割膠積極性高,截止到2011年底,兩國的天膠產量同比增長8%左右。
占到全球天膠產量三分之一的天膠第一生產大國泰國,個別月份的天膠產量雖然受到天氣的影響,但今年總體來說也是增長的,本月18、19日東南亞主產國關于提振膠價的會議無結果,體現了對雖然怒視目前天膠價格下滑,但沒到迫不得已的地步,因為天膠的成本最高不超過2萬,膠農的成本更低,目前的價格生產天膠仍有利可圖。
2003年以來,受到下游汽車銷量的拉動,天膠主產國開始大批重植膠樹,2010年以后,全球能夠開始割膠的膠林面積大增,2010年可開割面積增長2.5%,2011年增長3.1%,預計2012年將增長2.2%至740萬公頃,加之膠價的高企激勵天膠割膠技術的進步和割膠效率的提高,目前主要產膠國的天膠畝產量都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2011年全球天膠產量同比增長4.83%至1090.3萬噸。根據增加的割膠面積和提高的割膠率來看,2012年預計全球天膠的產量將增加7.8%至1175.3萬噸。另外全球還有300萬公頃的膠林等待開割。因此未來幾年內,天膠的供應上應是快速增長的過程。
(二) 中國天膠基本面分析
1、中國天膠庫存分析
2011年由于下半年的盲目訂單,國內大量進口天膠,8—12月份天膠進口量累計超過110萬噸,同比增長28.12%,大量進口量使得國內飽受庫存壓力。主要原因是2009-2010年新進入市場的中國買家,缺乏經驗,預定大量訂單,即使在市場暴跌后出現違約,進口量依然巨大,今年8-11月份,中國橡膠進口量同比增長近32%,但8-12月份的輪胎生產和汽車銷量表現萎靡,今年8-12月份輪胎產量同比增長12.26%,汽車銷量同比僅增加了0.89%,橡膠進口量的劇增和下游消費量的小幅增加不匹配,導致國內天膠庫存量龐大。截止到去年年底中青島保稅區最新的天膠庫存數據在20萬噸以上,而到2012年1月份天膠庫存更是達到25萬噸,處于歷史最高值。而據天然橡膠生產國聯盟估計,截止到2011年年底,中國天膠的庫存將達到33.46萬噸,同比增長6.56%;第二大天膠消費國印度的庫存量將達到33.63萬噸,同比增長6.8%。而中國的年消費量大約是350.3萬噸,印度的年消費量為95.5萬噸,中國的庫存消費比接近10%,印度的庫存消費比更高達35%。主要消費國的天膠庫存量高企,壓制天膠價格上漲。
2、中國輪胎行業分析
天然橡膠有70%的消費是用于制造汽車用的輪胎,因此在分析下游消費時,對輪胎行業和汽車行業要有深入的分析。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輪胎生產國,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輪胎產量越來越大。2010年我國輪胎產量達到7.8億條,同比增長20%.出口量為3.7億萬條,占到國內總產量的47%.今年輪胎行業的產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長,截止到2011年12月份國內的輪胎產量達到8.27億條.但中國面臨的輪胎出口環境惡化。隨著全球各國對中國輪胎的制裁措施的紛紛出臺,到目前為止,中國輪胎行業現已陸續受到十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以及美國、印度的特保調查。這使得我國的輪胎出口面臨的市場由集中轉為分散,雖然目前出口量上沒有太快下滑,但主要出口國的占比大幅下挫。美國是我國輪胎出口第一大國,近年來美國為了保護國內的輪胎產業,增加其國內制造業的就業率,對我國輪胎企業進行了特保案的裁決,這致使我國輪胎出口到美國的比重由16%下挫至8%左右。面向的出口對象的擴大化,增加了輪胎企業的貿易成本,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國內方面雖然汽車銷售增長率下滑,但國內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對輪胎的消耗作用不可小視。由于2011年,受到汽車銷售火爆推動,國內輪胎廠家盲目擴大生產,除去出口量,2011年國內輪胎供應量增加16%至4100萬條,但2011年我國的汽車銷量為1800萬輛,汽車保有量是9000萬輛,除去新車配置和舊車更換新胎的消耗,2010年年底我國的輪胎年末結轉庫存為1.16億條,同樣情況也發生在2009年,2009年年末我國的輪胎年末結轉庫存為1.08億條. 今年以來,國內的輪胎廠商生產計劃取向理智,截止到2011年10月份年內輪胎庫存量只有1300萬條。在市場處于牛市的情況下,忽視了前兩年龐大的輪胎庫存,但目前隨著對汽車行業的悲觀預期,龐大的輪胎庫存壓力逐漸顯現在市場上。 另外兩年前,出口北美的中國輪胎遭遇當頭一棒,中美輪胎特保案對中國輪胎的負面陰影未散,中國輪胎的第二大出口地區歐盟的標簽法強勢壓境,中國輪胎出口面臨第二次危機。明年中國輪胎行業面臨嚴峻局面。
3、中國汽車行業分析
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汽車工業受到嚴重的沖擊,因此,國內在2009年出臺了多項汽車刺激政策,但截至日期到2011年。汽車政策退出后,國內的汽車銷量增長率開始下滑。2011年年初市場普遍預期全國汽車銷量將增長10-15%,但到2011年12月國內的汽車銷量累計只增長了2.7%。
汽車行業經過兩年的快速發展,市場汽車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9400萬輛。而目前中國的城鄉人口分布看,國內的汽車銷量增長率難以再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中國的城市化率在2000年出現了跳躍發展,由1999年的30.89%升為2000年的36.22%,2000年后,中國城市化率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每年大約增加一個百分點,2008年、2009年由于經濟危機的沖擊略有放緩。從全球其他國家的經驗歷史看,日本城市化率由50%升至60%用了14年,美國用的時間超過20年,如果從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率之間的關系看,高收入國家城市化率基本在60%以上,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城市化率基本在50%-70%之間,而中等收入國家的城市化率在25%——50%之間,低收入國家的城市化率在30%以下,目前中國50%的城市化率已經處于中等收入國家城市化率水平的上限以及1965年的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從上面的分析看,無論從全球城市化率水平以及趨勢、美國日本的歷史來看,中國進入50%的城市化率之后,每年超過1%的城市化率可能難以維持,未來1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水平或能達到60%。
我們分析城市化率的原因是目前中國汽車銷售的增長點仍在城市。從2010年公布的中國人口數據看,國內有約13.4億人,城市化率是47.5%,按照我們剛才分析的中國大約用10-20年的時間才能達到60%的城市化率,那每年的城市化率水平大約是0.5%-1%。
首先我們按照經濟穩定發展的情況下,1%的城市化進展速度看,2011年中國的城市化是48.5%,2012年的城市化率是49.5%。而2009年中國汽車持有情況是3.05戶家庭一輛車,2010年這一數據上升至2.57,2011年是2.18,通過統計測算模型計算,2012年這一數據將上升至1.88戶城鎮家庭擁有一輛車。從而我們計算出2011年中國的汽車銷量上限為1800萬輛,同2011年相比將出現負增長的局面,悲觀情況下或將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局面。
實際上,從目前的情況看,目前城鎮每2.18戶家庭就有一輛車,城鎮的汽車飽和度已經達到很高水平。這一點也從城市交通中得以體現,如北京為了治理交通擁堵的情況,出臺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對購車設置門檻。個人購車需滿足三個條件,特別是對在京外地人購車作出了更加嚴格的限制,要求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或持有本市有效暫住證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
4、全球汽車工業展望
(三)全球汽車工業解析以及天膠供需平衡分析
歐洲車市仍萎靡不振。金融危機兩年來歐洲車市始終未走出低迷的狀態。傳統汽車強國美國和日本的銷量雖然保持復蘇勢頭,但量上遠未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如美國每月的汽車銷量只有100萬輛左右,而金融危機前的銷售水平在130-140萬輛/月左右。因此對天膠的消費拉動起不到主力軍的作用。
2011年上半年全球車市銷售保持快速上漲的速度,但從6月份開始,增長速度下滑至4%左右,直至12月份2011在7個月時間里,全球的汽車銷量都保持4%的增長速度,增長速度保持平穩,預計明年這種增長速度將繼續保持。按照目前全球現有的汽車銷量以及目前全球10.5億的汽車保有量測算,2011年全球的天膠消費量是1100萬噸左右,接近國際橡膠研究組織公布的1106.2萬噸,2012年的天膠消費預估為1144萬噸,國際橡膠研究組織公布的數據為1167.2萬噸。同時國際橡膠研究組織公布的2011年的天膠結轉庫存是134.4萬噸,2012年將增加至142.5萬噸。
2012年全球天膠基本面供需過剩。但4月份前在季節性因素的支撐下,跌勢恐難啟動。
(三) 年初季節性因素支撐強
每年11月底中國的廣東和云南天膠產區停割,12月底海南產膠區也停止割膠;而1月底越南和印度將進入停割期;而馬來西亞和泰國也在2月底和3月初也逐漸進入停割期。來年4月底5月初泰國、印尼和越南等主要天膠生產國才重新進入天膠的生產旺季。受到季節性因素支撐,目前天膠現貨價格居高不下,出現逆期貨市場上揚的走勢。季節性因素支撐在天膠期貨市場上的另一個表現是遠月合約弱,近月合約強。據天膠上市以來的價格走勢表現看,每年一月份天膠上漲的概率大約79%。因此季節性因素離場前,天膠下跌空間有限。
總結:
目前情況下,國內天膠基本面又好又壞。
好的方面集中在宏觀和東南亞天膠生產區。美國1月份制造業指數升至7個月高點,制造業表現還是令人十分滿意的。預期制造業將引領美國經濟復蘇態勢。" 英國制造業生產連續兩個月增長,推動1月PMI升至52.1,創8個月來最高。這主要得益于新訂單增加,特別是來自巴西、中國、中東地區和美國的訂單增長迅速。歐債方面,葡萄牙昨日拍賣三個月國債,結果良好,收益率下降。結合1月30日意大利國債拍賣的良好結果,說明歐債危機暫時不再是困擾市場的主要因素。
東南亞產區除了印尼,2月中旬都進入停割期,泰國等國出現惜售現象。另外印度強勁的制造業指數說明印證了印度對天膠的大量需求。后期印度或將代替中國成為天膠消費的主力軍。
利空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國青島保稅區的龐大庫存,因12月份的天膠進口量仍保持在20萬噸以上,使得去年年底已經到了20萬噸庫存的保稅區又增加至25萬噸,加之下游輪胎廠商消費并不強勁,因此國內因素成為天膠向上的攔路虎。
技術上看,由于春節前上沖過快,加之國內基本面疲弱,天膠上漲動能短期被耗盡,短期或將在26500-27200元/噸的區間內開始拉鋸戰,但在割膠淡季和宏觀氛圍好轉的情況下,不會出現重挫行情。但割膠季節來臨后,天膠或將在基本面和宏觀面反復的情況下,形成強震。